看到泉州这场车祸的视频时,手抖得差点握不住手机。一个26岁的姑娘,下午两点钟骑着电动车下班回家,被时速150公里的汽车撞飞——这种画面,任谁看了都会后背发凉。
根据泉州交警通报和家属在社交平台的陈述,这场悲剧发生在3月21日下午两点左右的丰泽区丰海路。一辆挂着临牌的小米SU7 Ultra在限速80公里的城区路段飙到150公里/小时,相当于超速87.5%。
行车记录仪显示,驾驶员穿着拖鞋、顶着黄发,为躲避前方一辆突然掉头的白车,猛打方向盘撞向右侧骑电动车的女孩。女孩被撞飞数米,头盔碎裂,颅内严重损伤,送医后确诊脑死亡。
争议焦点:谁该为这场“速度杀人”买单?
从新手模式强制限速140公里/小时到解除限制飙到150,这位司机只用了不到300公里的“新手期”。穿拖鞋驾驶、超速近一倍、未上牌就上路,每一项都是对规则的挑衅。网友说得好:“普通路上能开到150的人,不是开车,是在玩命。”
再说说掉头的白车:虽然官方尚未定责,但《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掉头让直行”。白车司机在未观察路况的情况下突然掉头,直接导致小米车主慌乱避让。有律师分析,白车可能承担次责,但赔偿比例不会超过20%。
另外家属澄清该路段根本没有非机动车道,骑行者被迫与汽车“肉搏”。而泉州当地网友补充:“没有非机动车道的路,电动车应该走人行道。”——这种既要电动车让道、又不给生存空间的矛盾,暴露了城市规划的割裂。
小米SU7 Ultra最高时速350公里,发布会上雷军曾高调宣传“赛道基因。但现实是,99%的车主根本不懂如何驾驭这种动力。就像网友说的:“把能跑265公里/小时的性能车卖给普通用户,和给小学生发冲锋枪有什么区别?”
比车祸更刺痛的是“人血馒头”式争论
事故发生后,部分网友指责女孩“活该走机动车道”,却选择性忽略道路设计的先天缺陷;有人替小米喊冤“车无罪”,却忘了车企用“3秒破百”当卖点时,早就在煽动速度焦虑。最讽刺的是,小米客服回应“建议到赛道体验极速”——可哪个普通人会为踩一脚油门专门去赛道?
女孩家属现在面临双重绝境:ICU每天费用过万,即便肇事方有300万保险也撑不过几个月;而即便定责赔偿,对方最高不过判七年。更残酷的是,法律意义上的“死亡”与医学抢救的拉锯战:家属明知脑死亡难有奇迹,却因为“转院途中可能断气”而不敢冒险^。
写在最后 :这场车祸撕开了现代交通最血淋淋的真相:当车企把速度当噱头、司机把公路当赛道、城市规划只管汽车畅通时,行人就成了随时可能被收割的“数据”。雷军该反思的不是如何限制车速,而是该不该把赛车性能包装成“国民神车”;而我们每个手握方向盘的人更要记住:你一脚油门踩下去的分量,可能是别人再也回不去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