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燃竹君,恳请“关注”,共谈历史风云
我,一直很好奇,一战在失败之后,德国既然签订了战争赔款,为什么在1923年,却宣布不赔钱了。
它哪来的底气?
今天特地查了一下,英法德美四国,因为赔款嚼舌根的部分历史。
关于他们的货币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许能提供一些佐证。
我们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得出来,一战刚结束的时候,法国法郎和美元的比例大约在1 美元兑换5.5法郎左右,而德国的马克按照这个逻辑兑换美元,则1美元可以兑换8.9马克。
至于德国的赔款总额,不过区区1000多亿马克。
一开始德国说赔不起,只是一次性赔不起而已。
毕竟,如果按照《凡尔赛条约》的约定赔款,德国需要给英法等国,白白打20多年的零工。
德国的高层明白,这样下去,德国也不用不发展了,生产出来啥,都要被这帮“胜利者”拿走,自己家里还有啥?
谁又能支撑得起这个家。
所以,面对天价赔款,德国的历任掌舵人,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主家人,屋里面没有进项,只能印钞。
然后就是物价飞涨,德国的马克迅速贬值。
德国人说,这钱还起来,我压力山大,你法国行行好,给我缓缓!
法国:不能还,必须还,你还有价值没榨干净呢?
然后,德国躺平了!
法国一看德国准备当老赖了,也不客气没直接占了德国相对非常发达的鲁尔工业区。
这些人,德国为了还款,又为了顾国内的吃喝,经济崩溃,就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可不,法国占了鲁尔工业区后,德国80%以上的工业贡献,都被切断了。
别说老百姓不干了,德国政府都得停摆!
这边德国和法国相持不下,那边德国的经济彻底崩溃了,以至于发展成了恶性通胀,1美元可以换4.2万亿马克。
这是啥意思?
如果按照美元计价,这意味着德国还给法国的债务,翻了将近5000亿倍。
当然,因为法国的货币也贬值了,所以5000亿倍也许没有,但上千亿倍还是有的。
款项一下子增了这么多,更赔不起了啊!
这就好比,我原本欠这个人1块钱,转眼的功夫,利滚利,变成5000亿。
哪怕是逼良为娼,也没辙吧?
所以,此时的德国,看了看账单,“大哥,现在的账单,你看看得了,这于心何忍?你让我把整个德国卖了,我也还不完啊!”
法国:还款,还款,没有商量!
然后德国:我还你个球球!
以上虽然是剧情演绎描写,但德国当时破防状态,估计比这难受多了。
其实,当时何止德国的经济出现了问题,法国的经济,也出现了问题。
若在平时,德国不赔款,只要法国自己经济好,慢一点也行。
但是,法国人经济不好,就没有这份耐心了。
有人可能会问,德国是因为战争赔款,被压榨,经济才出现问题,法国是啥情况?
法国,也通货膨胀了!
法国的经济问题,跟德国有两个共同点!
巨额外债和拼命印钱!
不同的是,法国还有喘息的机会!
比如,他欠英法不过200多亿美元的债务,而且双方又是名义上盟友,还款有商量的余地!
再比如,暂时没有一个国家,一心想把法国搞崩溃(法国一心想让德国永无翻身之日)!
法国为什么出现经济问题,其实跟一战受到伤害,有莫大的关系。
一战的结果是法国损失了上百万青壮年,还伴随着工业和农业的重度损坏。
这就意味着,法国的重建,有很大压力。
一战之后,可不是只有德国需要重建,法国也要重建啊!
虽然德国死了很多人,但是德国的人口基数比法国大,恢复起来很快。
而法国不一样,战后重建的人力不够,半条腿撑着的德国,也可能比法国恢复的快。
所以,法国人不可能不恨德国人,因为是德国人害他们走到这步田地的!
一战之后,欧洲各国,对工业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发展工业,是自强的必经之路,这是他们过去发展的经验之谈。
如果法国受伤的工业能力,能找到补充的地方,肯定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啊!
而那里的工业能力,正是德国可以支撑下去的关键。
既然你不给我赔款,我就拿走你的命根子-鲁尔工业区,只要化为己用,用个几年,就能把赔款补偿回来了。
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占领鲁尔工业区的命令是法国总理是普恩加莱下的。
这个人在商议德国赔款的过程中,一开始是反对占领德国的,但是等到1923年他当总理后,为了政绩和法国的利益,一改初衷。
不过因为鲁尔工人的反抗、英美的介入,还有国内反对者的指责,他引咎辞职,差点职业生涯终结(这人手段未必多强,但是搞经济是把好手,所以1926年,又当了一次法国总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美国人凭啥能干涉德国人对法国的赔款。
还不是我们刚才说的,法国人也欠了美国人钱啊!
罪魁祸首还是那个悲催的一战,法国人跟德国人鏖战,装备武器、钱粮,光靠自己哪够,只能借!
这借款人,自然是英国和美国了!
法国人不听话,美国人自然就可以拿自己债权人的身份要挟,就问你法国人听不听!
这么一来,几方的债务关系,变成了三角债。
要说,还是美国人格局大!
美国人向德国放贷,然后德国的经济不到,继续发展,德国人便向法国人赔款,法国人就得还自己钱,然后左手倒右手,最后渔翁得利的就是美国人。
在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重新焕发了活力,并且用新马克替代了贬值到底的旧马克,以此作为交换,德国每年给法国赔款10-25亿马克,后续如果德国经济好转,酌情可以提高到25亿马克。
合约一签,摒弃前嫌,英美法德四个大国,一切岁月静好的模样,这便是“道威斯计划”。
这个计划执行到1930年,又出了意外,德国经济,再次出现问题。
德国人:法国大哥,我这又赔不起了,咋办啊!
法国人:你又来这一套?
1930年代,出现问题的可不止德国人,因为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大萧条时代。
此时的美国人,自己国内的问题没解决好,却开始做好人好事了,要求法国人减免德国人的赔款。
但人家法国人也说了,既然你让我宽恕德国人,让他们少赔一点钱,那你给我们的债务也减免一下吧。
美国人笑而不语,你家的债务是你的事儿,关我啥事,何况我也是危机了,缺钱着呢。
在美国主导的《杨格计划》中,德国人向法国人赔款的事宜,终于实现了减量赔款,2年后的《洛桑协定》一次支付了法国30亿马克,从而两国互不相欠。
但问题是,德国政坛的戏台上,迎来了一个极为可怕的人物-希特勒!
德国人和法国人因为赔款的极限拉扯,给他们和一众德国民粹主义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生存土壤。
多年以后,德国又一次入侵了法国,只不过法国人再也没有之前的血气方刚,与德国死拼到底,反而选择了投降!
也许,上一次战争,法国人流了太多的血吧!
只不过,法国人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至今也没有确切的定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