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博物院中有这么一件特殊的藏品,上面记载了魏国大将曹真的事迹。

但是在碑文中我们同样也能看到当时魏国对于诸葛亮的痛恨,就连碑文都是对诸葛亮破口大骂。

可即便是这样的一个言辞激烈的石碑,其字体却被后世的很多书法家所认可,更是被称为隶书的正宗。

那么曹真的碑文上到底记载了些什么?为什么字体又会被后世所反复研究?



魏国大将

相信对三国演义感兴趣的朋友们对曹真这个名字肯定是不会陌生的。

在小说中曹真可称不上什么机智的人物,三番五次的被诸葛亮的计谋牵着鼻子走。

当然在小说中魏国的这些大将们似乎都给人一种不是很聪明的错觉。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曹真绝对是魏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更有人评价道,如果曹真没那么早去世,司马家根本不成不了气候。

那司马家是什么样的存在,各个都是人精,其中司马懿更是足智多谋,能够压制住司马懿这等人物,曹真难道还是酒囊饭袋吗?



而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其父亲曹邵胸有大志,想要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于是便招兵买马,可是却在这个过程中被郡守的官吏察觉。

曹邵因此而丧命,此时的曹真还只是个孩子却要面临着丧父之痛。

在父亲的葬礼上,曹真看到了一个器宇不凡的人前来悼念,这个人正是其父亲的族兄弟——曹操。

当时的曹操还没有真正的做大做强,只是讨伐董卓众多诸侯中的一个。



曹操在悼念完自己的兄弟之后,看到无依无靠的曹真,就决定将其收养当成自己的孩子。

此后的时间里,曹操教给了他很多军事方面的才能以及为人处世之道。

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当中,曹真本身对于武力也很感兴趣,于是在曹操的培养下他迅速成长为一个人才。

并且自身也有着好武艺,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曹真曾经在狩猎中遭遇恶虎的袭击,但曹真镇定自若的搭弓射箭,直接将老虎射死,足见其胆识和魄力非同寻常。

后来曹操也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将手中的精锐部队给他管理,曹操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如果曹真只会一腔蛮力,曹操肯定是不会这么干的。



而曹真也没有辜负信任,带领着队伍南征北战,数次将敌人打的落花流水,立下了大功。

曹操多次称赞曹真的才能,直到后期曹操去世后,曹丕上位,对这个从小就亲如兄弟的人物,曹丕也是选择了重用。

将其调往军事重地把守,可以说是对他非常的信任,后期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派出马谡镇守街亭。

因为马谡的战术性失误,导致被曹真麾下的张郃打败,这件事一直是诸葛亮心中的痛。



并且曹真继续组织队伍和赵云等一众老将展开战斗,最终以蜀国退兵为结局。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大败告终,看完了这些事迹相信大家对曹真都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曹真残碑

而曹真在政治方面也同样有很大的建树,对其所在地的百姓体恤,使其在当地的名望很高。

他大力开展农耕,实施奖励制度,并且在当地修建了许多的水利灌溉的项目,让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在曹真撒手人寰之后,继承者曹爽却是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在老版的电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到其被称为蠢猪笨牛。

失去了曹真的制衡,司马家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最终在政治斗争中彻底将曹爽干掉。



所以说通过以上的事迹能看出,曹真显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一样的人物,而在清朝时期,当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一块石碑。

根据石碑的记载依稀能看出描写的是曹真将军一生的功绩,可以看出其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

首先石碑上针对曹真所立下的丰功伟绩表示了肯定,但是在评论诸葛亮的时候言辞就非常的激烈了。

称其为“蜀贼诸葛亮”“妖道公”并且还记载了曹真“屠蜀贼”这样的字眼。



这些文字对诸葛亮尽显侮辱痛骂之意,我们也能看到魏国对于诸葛亮究竟有多么的痛恨。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碑已经成为了残碑,因为各种原因,只剩下了中间一部分。

并且很多字都被后世的人给刻掉了,因为受了小说等传说的影响,后世的人认为诸葛亮一定是个大英雄,曹魏一定是个反派。

于是在其中侮辱诸葛亮的字眼如“贼”等,都被磨灭掉了,如今专家所掌握的碑文内容也是从清朝时期拓印的版本中分析出来的。

但是其碑文上的字体一直为后世的书法家所传颂,因为其笔锋挺拔苍劲。



可以看出是从汉朝的隶书沿革过来的,但是其中又克服掉了汉朝隶书所存在的死板等问题,看起来非常的灵巧。

包括近代的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在看到这个碑文后都连连称赞,认为这就是隶书的正宗。

虽然不知道创作者到底是谁,但是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至于文中所说的贼等字眼,立场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肯定也是不同的,在当年那个乱世之中,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所有人想的都是怎么能够活下去。

所以说其碑文的内容并不能够否定其存在的文学价值是非常高的。

参考资料:
曹魏名碑——曹真碑--《紫禁城》1983年02期. 中国知网. [2021-08-0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