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他的国家安全团队
在误将记者拉入机密群聊的尴尬丑闻发生后,特朗普政府的多名高官遭到了舆论猛烈抨击。当地时间3月25日下午,特朗普面对媒体时再次全力“护犊”。特朗普不仅支持误将记者拉进群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更是抨击了报道此事的媒体和记者。此外,特朗普还力挺群里多名高官的言论,包括赞同“欧洲人是寄生虫”的论调。
对于美国政府上下显露出的鄙视态度,欧洲的官员们也情绪激动。法国前国防官员海斯堡表示,美国一再忽视欧洲自身的努力。欧洲议会议员洛瓦索则反唇相讥,称如今美国人自己主动泄密,“让俄罗斯的间谍都失业了”。前驻欧洲美军司令霍奇斯也承认,如今在很多人眼里,“美国已经不值得被信任”。
特朗普气急败坏怒骂泄密记者
还称欧洲已经“寄生”很久了
在群聊泄密事件发生后,在群里的多名高官在国会经受了听证会审问,而特朗普则在媒体面前力挺犯下低级错误的手下。在谈到华尔兹时,特朗普表示,在事件发生后媒体和民主党人对华尔兹的批评是“非常不公平”的。特朗普还否认了要解雇华尔兹,“他(华尔兹)是非常好的人,我一直相信他的工作能力,国家安全团队会一直负责下去”。
特朗普还将矛头指向了曝光此事的《大西洋月刊》主编兼记者杰弗里·戈德伯格。“戈德伯格是一个不诚实的记者,来自一份失败的刊物。他总是散布假新闻,试图破坏我们的政府。他对我们的国家有害,我认为他是个人渣。”此前一天,特朗普还表示自己不会阅读《大西洋月刊》:“我还以为这个杂志已经要倒闭了呢。”
在被泄露的群聊内容中,以副总统万斯为首的多名高官对欧洲意见很大,甚至认为美国打击胡塞武装的行动是在为欧洲的航行自由服务。万斯在群聊中轻蔑地称欧洲人是“寄生虫”,“我只是讨厌又一次救助欧洲”,而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也表示,“我完全理解你对欧洲寄生主义的憎恨”。据环球网报道,在群聊中,其他高级官员也对为欧洲提供支持表示反感,因为胡塞武装袭击对欧洲经济产生的影响远大于美国。
而当被问到这一点时,特朗普表示自己完全赞同下属的立场,他回答说:“是的,欧洲已经寄生在我们身上很多年了。尤其是在经济和贸易领域,他们给我们的政策太糟糕了,实在是糟糕透顶。”
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
国际秩序正经历1945年以来最剧烈变化
欧洲议会议员洛瓦索在社媒平台率先发起反击,他表示自从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人自己(就会)把机密泄露出来,然后俄罗斯也不用费心压垮乌克兰了,因为特朗普会帮他们办到这一点。”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纳塔莉·托奇曾经担任过欧盟高级官员的顾问,她表示:“显然传统的跨大西洋关系已经结束了。现在充其量欧洲得到的是冷漠和轻蔑。而事实上更加精准的描述是,美国正在有意地削弱欧洲的影响力。”
法国前国防官员海斯堡表示,如果美欧关系只是交易性质,那么欧洲人完全可以多花点军费,给特朗普一点面子,这样处理反而更简单。但从万斯之前在慕尼黑抨击欧洲的演讲中,尤其是在近日公开泄露的那段群聊对话中,所体现出的对欧洲的厌恶早已超出交易范畴。
海斯堡说:“万斯表达得非常明确,欧洲和美国不再有共同的价值观。”海斯堡同时指出,法国、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也向红海海域派遣军舰,欧洲和美国一样在努力维持贸易秩序,而且美国自身也深度依赖全球贸易格局。
欧洲议会议员、丹麦中左翼政客沙尔德默斯表示,美国近来对欧盟的言辞“毫无帮助”。她表示:“我们能不能开始像盟友一样对话,而不是像敌人一样?”
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表示,“国际秩序正经历自1945年以来最剧烈的变化”,她呼吁各国加强国防投资,帮助欧洲实现军事独立,不再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
延伸阅读
从已经到华访问的意大利参议长、葡萄牙外长,到即将开启访华行程的欧盟贸易专员、法国外长和西班牙首相,中国最近迎来欧洲官员的密集访问。香港《南华早报》3月25日报道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回归“颠覆西方”之际,饱受特朗普重创的欧洲展开了“对华外交攻势”。
报道说,欧盟内部对华诉求不一,有些成员国希望缓解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有些想说服中国加大投资,还有人寄希望于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发挥影响力。但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与个别成员国在对华态度上存在矛盾和分歧,这让中方在回应欧方所关心的议题时总体持审慎态度。
本月27日,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委员谢夫乔维奇和法国外长巴罗将分别抵达中国。两人都是上任后首次访华,但报道指出,谢夫乔维奇和巴罗的关注点并不完全相同——前者预计将试图平衡欧盟所谓“去风险化”议程,与成员国缓和对华关系的呼吁;后者则希望为陷入美方贸易战的法国酒商“争取喘息之机”,并说服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发挥作用。
图为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委员谢夫乔维奇 欧新社
据法国媒体此前报道,由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行为引发贸易争端,过去四个月里法国干邑白兰地对华出口下降了60%。就在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又威胁要对欧盟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引发法国酒商担忧。
除了法国之外,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西南部国家也希望加强对华合作,以应对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报道提到,意大利参议长拉鲁萨、葡萄牙外长兰热尔在过去两天都已抵达北京。“在这一阵营中的一些人看来,(美欧)地缘政治破裂的必然结果是欧中关系的解冻。”
图为葡萄牙外长兰热尔 葡萄牙SIC电视台网站
4月8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将访问中国,“为这连串访问画上句号”。据介绍,这也是他两年内第三次访华,预计将争取中国对葡萄牙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的投资,并可能为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今年晚些时候访华铺平道路。
在一名参与协调欧洲政要访华行程的官员看来,这股访华潮对中国而言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当然不傻——如果他们之前没有看到与欧盟合作的机会,现在也应该意识到了。但他们必须拿出一些具体的东西。”
然而,就欧盟本身而言,其对华态度较为复杂,缺乏一致性。《南华早报》回顾说,今年2月,欧委会主席、欧洲对华鹰派人士冯德莱恩谈及对华关系时态度有所软化,称认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一名官员称,冯德莱恩的表态是“有意向中国发出的信号……是向中国伸出的橄榄枝”。但就在过去两周,欧委会又发布了报告和白皮书,在乌克兰危机和台海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
欧盟对华态度被指缺乏一致性,图为欧盟旗帜(资料图)
欧委会贸易总司副司长玛丽亚·马丁-普拉特21日坦言,要想全面理解欧盟的对华政策,不仅要看冯德莱恩的“政治信息”,也要看她正实际推动实施的具体政策。
因此,报道发现,尽管欧洲方面尝试说服中国官员,称欧洲在改善对华关系上“大门敞开”(open goal),但中方的回应仍然谨慎。欧方希望中国更多参与解决俄乌事务的接触,也未能得到中国非常积极的回应,让欧方感到气馁。
事实上,在俄乌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对话协商、政治解决。2023年2月,中方就曾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点立场。去年9月,中国、巴西、埃及等“全球南方”国家在联合国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呼吁推动局势降温。
至于倍受关注的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税,中方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2月20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方一直尽最大努力推进对话磋商,希望欧方倾听产业呼声,以实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彼此合理关切,共同推动磋商取得成果。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3月2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双方就宝马集团对华合作、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议题进行交流。王文涛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个别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做法给全球经济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历史多次证明,关税战、贸易战只有双输的结果。中方期望与欧方一道,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柱,为世界注入确定性、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