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6日讯 3月26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威海市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威海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

加快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核电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效实施,清华大学先进核能技术科研基地开工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等科研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4+N”创新平台体系深度拓展,建设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500多家。

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和10条优势产业链,精准布局8条创新链,年获批省级科技项目100多项,争取资金超3亿元,在第四代核电、手术机器人系统、高性能碳纤维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威海壹号”卫星成功发射,“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高强高模碳纤维分别入选2023年度、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18项成果列入2024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公示名单,其中第一完成单位的青年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实施科技创新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980家,每万家法人单位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全省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4家,每万家法人单位中高新技术企业数全省第二。

全方位培养、用好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机制,高层次人才数量保持全省前列,累计培育国家级人才26名、省泰山系列人才129名,省海外工程师入选数量连续2年全省第一。建成全省唯一的山东省外国专家驿站,打造“聚才引智”“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在威创新创业外国专家数量全省第三。

此外,在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近年来,威海市工信局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构建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有力地推动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经过多年努力,威海市产业创新能力稳居全省前列,从指标上看,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利润率6.7%,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全省第三。从成果上看,建成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个,全省第三,累计培育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首件套电子产品等创新产品172项,在已举办的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威海市共有6个产品获得金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12%。

下一步,威海市工信局将突出平台、项目、人才等3个层次,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

坚持把培育、发展和提升创新平台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紧抓不放。引导龙头企业整合行业创新资源,加快特种电子化学品等4个培育类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步伐,争取尽快通过省级认定,新增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6家。聚焦高性能纤维等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搭建自主产品中试平台,带动产品研发设计和验证试验,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同时,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年内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80项以上,打造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等创新产品25项以上。鼓励威高集团、迪尚集团、光威集团等龙头企业,积极承担国家产业基础再造等重大专项,突破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难题。

并且,深入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建立行业高层次人才库及需求库,抓好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建立企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志性领军人才引进、企业紧缺人才需求等“三张清单”,吸引聚集高水平领军人才,打造一批省级人才引领型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

闪电新闻记者 崔洁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