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中国古代的历史,就会发现似乎存在一些奇怪的巧合,比如开创下不俗成就的秦朝和隋朝竟然都是短命王朝,在它们后面的汉朝和唐朝却历经几百年。



其实这看似巧合,实际上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比如汉朝和唐朝为何能有几百年的国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很多优秀制度。

比秦朝知名度更低的隋朝,虽然只存续了37年,但其实也留下了不少好东西,比如这4个雄伟建筑。



大兴城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给随国公杨坚,于是杨坚建立隋朝,将汉长安定为都城。

但是当时汉长安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已经十分破败,不适合皇帝居住,于是杨坚便下令在长安东南方向找块地重新建都城。

这个任务交给建筑学家宇文恺,历经两年的设计和选址后,583年正式开工。

先是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将浐水、交水、潞水引入宫城,之后再凿300里的水渠连接大兴城和潼关,取名广通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继位,大兴城还是继续建造,通济渠、永济渠相继建成,公元613年他发动10多人修筑大兴城外裹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才正式形成。

这座花费10年的都城到底建造得怎么样,可以说造就了后世都城的模板。

它总体是方形的,单边城墙约有9公里,东西南三面城墙都分别有一个门,同时南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

这条朱雀大街宽达150米,又称为“天街”,是当时世界上城市中最长的中轴线,东西各有五条街道,每条街道的房屋商铺都基本相等。



同时东西两边都设置有专门的商业区,位置也是对称的,称为东市和西市,现在的“买东西”极有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除了城市布局十分对称之外,宇文恺还运用了《周易》中“六爻”的理论建设宫城。

在“九二”的高地上建造皇帝的宫殿,象征“帝王之居”;在“九三”的地方建造政府机关,寓意文武百官努力工作,报效朝廷;在“九五”之地建造玄都观合兴善寺,供奉神灵。

总体的建造思路除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之外,最重要的是保佑隋朝皇权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可惜他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大兴城给后代政权的都城建造打好了模板,此后的都城都能看到大兴城的影子。



隋唐大运河

在历史书上,隋炀帝除了残暴、荒淫无道外,唯一的优点就是下令挖掘大运河,但原因也是为了方便他到江南去找美女。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并不得而知,不过皮日休的诗句“都道隋亡因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倒是认证了这条大运河的作用。

其实隋炀帝并不是大运河的初创者,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为了北上讨伐齐国和晋国,而下令开凿邗沟,以今天的扬州为起点。

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到大梁,也就是如今的开封后,开凿从郑州荥阳到开封的运河,这就是项羽和刘邦楚河汉界——“鸿沟”的前身。



到两汉时期又连接开封和周口的运河,取名为汴渠。此时的鸿沟已经不只是连接荥阳和开封的一条普通运河,而是一个系统,沟通了5条河流。

到隋炀帝时期,才正式打通以洛阳为纽带的通济渠和永济渠,再连接杭州,隋唐大运河正式全线贯通。

通过隋唐大运河,南方的各种货物可以更快运往北方,同时也使得南北方的文化交融、相互影响。



不过隋唐大运河是一个“人”字形的运河,相比于后来的京杭大运河,路程要更远。

到了元朝时忽必烈下令“裁弯取直”去掉洛阳,直接将北京和杭州连接,形成如今我们看到的京杭大运河。



回洛仓

除了隋唐大运河之外,隋炀帝还做了一件有利于民生的事情,那就是设置“国家粮仓”回洛仓。

《隋书·食货志》中记载:“炀帝即位……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 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新置兴洛及回洛仓。”

隋炀帝在建造新都城之外,还新建了兴洛仓和回洛仓,这两个都是大型国家粮仓。

2013年时在洛阳小李村马坡村以西的地方就发现了一个回洛仓。

这个仓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规模十分庞大,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



里面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内径10米的仓窖,约有700座仓窖,根据专家预计,每个仓窖可以储存约50万斤粮食,整个仓城可以储存3.55亿斤粮食。

这么大的粮仓,真有这么多粮食储存吗?前期是有的,但是后期粮食就被隋炀帝消耗殆尽了。

不过回洛仓的建造给了唐朝灵感,唐朝建立后在城内建造了“含嘉仓”,回洛仓就被废弃了。



赵州桥

除了大兴城建造得十分恢宏之外,赵州桥也是隋朝的著名建筑。这是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在语文书上相信很多人都读过。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在河北省石家庄赵县洨河上,因此也叫赵州桥。

它的建造时间大致是在公元595年~605年,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净跨37m,宽9m,一个大拱肩上再开辟出四个对称的小拱。



刚开始人们以为这样的设计很快就会跨,不说人走在上面走不了,就是洪水一来立马就被冲垮了,但等洪水真来的时候,人们才知道那四个小拱的作用。

上面的坡度十分小,不仅能供人行走,还能通过马车等比较重的物体。李春用这样的设计不仅减轻了桥身自重,还节省了材料,更重要的是便于排洪。

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才出现,比我们晚了1200多年,可见我国当时在世界上是十分先进的。

而且在赵州桥上的雕刻也让后世惊叹不已,栏板、望柱和锁口石都刻有精美的雕刻,尤其是上面的狮象龙兽十分逼真,形态各异。



本来赵州桥的伟大之处还没有那么出名,直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来到石家庄,看到赵州桥,赵州桥才真正算是遇到了懂它的人。

此后,赵州桥成为轰动欧洲的惊世之作,茅以升用他的一生来保护和修缮赵州桥。

赵州桥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中的瑰宝。

纵观隋朝的历史,短短37年出现了4座足以影响后世的雄伟建筑,还有杨坚开创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在官场的垄断,让平民百姓也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唐朝继承了它的科举制度、沿用大运河、以大兴城为模板建造都城、学会回洛仓造成了含嘉仓,使得唐朝成为“万国来朝”的超级大国。

其中不仅是因为唐朝皇帝的励精图治,同时也有隋朝打好了基础的原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