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美国将向中东地区部署第二艘航母,加强对胡塞武装的打击。近日,美国两名国防官员称,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命令目前在红海作战的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将其部署时间延长至少一个月。未来几周,“卡尔·文森”号航母及其随行驱逐舰,将加入该航母的护航行列。据悉,这将是美国在过去六个月内,第二次向中东派遣两个航空母舰打击群。
美国航母(资料图)
红海这片连接亚非欧的黄金水道,成了全球瞩目的火药桶。美国海军罕见地在中东集结双航母战斗群——“杜鲁门号”与“卡尔·文森号”,试图以压倒性军事力量震慑也门胡塞武装。然而,这场看似“降维打击”的军事行动,却演变成一场令五角大楼尴尬的拉锯战。胡塞武装用土制导弹和无人机,硬生生撕开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暴露出美国全球霸权背后的深层虚弱。
可别小看这两个庞然大物的合作,一旦两艘航母联手,不仅会提升打击胡塞武装的火力和覆盖范围,更可能让美军在这个狭窄水域中形成优势局面。然而,该决策的意义远超过表面上的军事部署。胡塞武装因其灵活的战术和精准的打击能力,已对美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美国的航母可能在区域内进行一系列空袭,但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却像是隐形杀手,时常对美方目标发起攻击,这让美军倍感压力。
航母(资料图)
作为美国军事霸权的“移动国土”,航母编队被游击队式武装持续攻击,直接动摇着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胡塞武装在近日四次宣称打击“杜鲁门”号,虽然美方始终否认航母受损,但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无人机穿透防空网画面,已让“铁穹神话”出现裂痕。这种“打脸”式袭击不仅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威慑力,更可能引发其他反美势力效仿,威胁美国全球战略布局。胡塞武装控制着曼德海峡周边战略要地,其导弹射程覆盖全球12%贸易量的红海航线。
然而,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表示,在过去的72小时之内,使用多枚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对美军“杜鲁门”号航母编队发动了四次袭击。尽管美方尚未回应,但这场看似“不对称”的冲突已引发全球关注。有分析认为,由于长时间部署,“杜鲁门”号航母的性能下降。在2月12日,“杜鲁门”号航母在地中海与商船碰撞导致船体受损,这件事就已经暴露出其长期部署下的设备老化与人员疲劳问题。尽管美军强调航母仍具备战斗力,但能让商船撞破,来自也门的导弹也未尝不可。
航母编队(资料图)
不过,要想击沉一艘航母显然不太现实。此前巴西在距离巴西大西洋海岸约350公里、大约5000米深的水域击沉了一艘退役航母“圣保罗”号。巴西海军在一份声明中称,该行动是“有计划且受控制”的。至此,“圣保罗”号终于走完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历程。但仍有环保组织认为,这艘航母上的有毒材料,会持续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西方国家遗弃船只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废弃航母处理不仅对巴西来说是一个难题,即便是在经验丰富的美国和英国,处理退役航母的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说到底,航母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象征,正是因为它那近乎"变态"的生存能力。那些动不动就说"一炮打沉航母"的言论,其实对复杂军事问题的过度简化。没有任何一种武器系统是万能的,也没有任何一种防御系统是绝对无敌的。美国航母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打击能力,更在于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协同作战。从侦察预警到防空反导,从海底反潜到空中掩护,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作战体系,才是真正让航母"难以击沉"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