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号,美乌谈。24号,美俄谈,且进行了12小时马拉松式的会谈。结合白宫和克里姆林宫25号发布的信息来看,美俄主要达成了五项成果。
其中比较具体的有三项:涉及黑海的航行安全、落实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停止相互攻击能源设施。另外两项,相对“务虚”一些:欢迎第三方就落实能源和海事协议开展斡旋、并将继续致力于实现持久和平。
不过,双方没能发表联合声明,在领土和全面停火这两个最艰难的问题上,也没达成共识。
那怎么看待这个结果呢?我觉得,首先要肯定的是:美俄是有意愿去达成一定的成果的。
这一点,从磋商的议题选择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主要谈黑海?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首先,冲突爆发以来,海陆空这三方面交锋当中,海上战斗是相对最有限的,因此最容易实现停火。其次,2022年7月,俄乌就签署过黑海粮食倡议。既然双方曾经同意过,那么现在也比较容易同意。
谈判,就要从一个有望解决且能产生成果的问题入手。如果说,磋商陷入僵局或者难以推进,那特朗普就会失去兴趣甚至暴怒,这对乌克兰很不利,对俄罗斯来说也不利,毕竟俄罗斯还指望美国能取消一些制裁措施呢。
我们仔细看俄罗斯的表述,实现黑海航行安全,恢复农产品外运这两项,还有前置条件,要在撤销部分对俄制裁之后才能生效,包括针对部分银行的制裁,还有港口服务的限制等等。
此外,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5号也表态说,恢复“黑海倡议”,俄罗斯需要明确的保障,这只有在美国“命令”乌克兰接受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这些细节说明什么?说明俄罗斯在达成协议上并不着急,态度是谨慎且有所保留的,要求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并等待美乌满足设定的条件,否则不会轻易妥协。
其实,这一段时间以来,无论美俄首脑打电话,还是两国会晤磋商,俄罗斯都表现出了类似的态度:那就是拒绝急于求成、努力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2周前,美国提议30天临时停火,俄罗斯最终只同意停止攻击能源设施一个月。此轮会谈前,美国放风说,希望推动俄乌在4月20号前全面停火。俄罗斯回应说,未来会面临“艰难的谈判”。而在这次达成的五项成果当中,俄罗斯又加入了不少先决条件。
为什么俄罗斯“不着急”?
首先,对于俄罗斯来说,既然已经打了三年,再多打几个月也无妨。
普京早就说过,时间站在俄罗斯的这一边,而现在的情况,更是强化了这一点。着急的是乌克兰,鉴于美国不愿再多投入,其作战能力只会越来越弱。而俄罗斯可以慢慢来,不完全停火还能进一步巩固战场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谈判筹码。
其次,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也前所未有地“利好”。从小布什到奥巴马,从拜登到特朗普,普京难得遇到一个如此“友好”的美国总统,且共和党内大力支持特朗普,民主党想反对却有心无力。
这些有利因素,让俄罗斯保持着很强的战略耐心,当然,俄方也有谈判策略,对于美方的提议,每次都同意了一点点,通过一些有限的让步,避免和美国“硬碰硬”,并为未来的谈判留下了空间。
对于俄罗斯这一的谈判策略,特朗普其实也有所察觉,25号,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可能在拖延时间。
除此之外,普京还通过巧妙处理和特朗普的私人关系,来缓和两国间的紧张气氛。美国特使到了莫斯科,普京就给人讲故事,说在特朗普遇刺之后,他为了两人之间的友谊,专门去教堂为其祷告,然后还掏出一幅俄罗斯艺术家创作的肖像画,送给特朗普。
不得不说,泽连斯基这方面有待提高,去白宫好像是空手去的吧。
总而言之,几次过招下来,俄罗斯或者说普京的“出牌”,可谓相当老道。
相较之下,特朗普的“出招”有点低于预期。别说24小时了,2个月已经过去了,距离全面停火,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事儿,并不是他打两个电话就能解决的。
三方各有所求,特朗普想要一个快速的政绩,乌克兰想要安全保障,而俄罗斯想要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达成共识,实属不易。那大家怎么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看看新闻记者: 章一叶
编辑: 楼崇星
责编: 章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