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键报案+多元保障!重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升级
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黄乔 实习生 马厚雪
3月26日,“争当职业伤害预防倡议者”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预防项目宣讲会举行。会上,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预防项目正式启动——即日起,我市将通过开展培训、宣传两方面专项工作,提升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预防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作为全国7个试点省市之一,按照人社部统一安排部署,重庆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试点中,我市以社会关注度较大、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行业为重点,保障他们在遭受职业伤害后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饿了么平台专送骑手邹佳宏曾在璧山区东林大道红绿灯路口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左膝关节和小腿软组织伤,肇事者逃逸。所幸,邹佳宏及时点击平台企业App上的“一键报案”,当地人社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并快速做出职伤确认,他也很快得到了救治和报销。
“职业伤害保障很便捷,受伤后人社部门迅速介入,也有专门的对接人员服务,很多流程平台和政府都是通过线上处理,方便和保障了我们的权益。”邹佳宏感叹说。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相关平台企业都是给众包骑手购买商业保险,受伤后需要自行对接平台,通过客服线上指引方能对接商保流程,相对麻烦,且保障水平不高。
参加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以后,骑手只需通过平台App第一时间点击“一键报案”,后续配合做好劳动能力鉴定,就能得到及时救治和高效报销,无需骑手亲自交资料、办手续跑路,体验很顺畅。
“而且保费是按照每一单4分钱到2毛钱不等,向平台企业进行定额扣费,不会减少外卖骑手的收入。”该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已经在曹操、美团、饿了么、达达、闪送、货拉拉、快狗打车7家平台开展试点。下一步,我市还将扩大试点范围、调整费额,进一步保障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权益。
据了解,根据《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实施暂行办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在市内发生职业伤害等情形,平台企业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通过全国信息平台向伤害发生地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提出职业伤害待遇给付申请,或者委托、指定本市平台服务机构向伤害发生地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提出申请。平台企业未按规定提出职业伤害待遇给付申请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可直接向伤害发生地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提出职业伤害待遇给付申请。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参保人数达63.61万人,共有7910人享受了职业伤害保障待遇,为相关平台企业的就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职业伤害保障,解决了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接下来,我们将以职业伤害预防项目为抓手,从培训、宣传两方面开展专项工作。”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培训方面,我市将协同工会等相关部门、行业专家,联动7家平台企业召开职业伤害预防研讨会,升级重庆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预防工作,探索发展方向;同时,分别面向平台企业、平台管理者、一线职工、新入职员工,系统化开展职业伤害预防培训,开发线上培训课程、打造35部“重庆职业伤害预防微课堂”教学视频、打造“5分钟短平快”线上有奖学习平台、开展8场职业伤害预防线下培训,分类分层逐步提升平台企业及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预防意识和能力。
在宣传方面,我市将打造重庆职业伤害预防IP“预小新”,制作职业伤害保障科普连环画和公益宣传视频。同时,将强化认同,举办重庆首届职业伤害预防达人评选活动;我市将建设一个职业伤害预防标准化宣传角,并联动骑士驿站统一配备职伤预防宣传物资。此外,还将成立“重新预防”关爱小分队,结合夏季高温、冬季寒潮等各个时段开展送清凉、送温暖、送头盔等活动(8场);联动7家平台企业推广职业伤害预防科普文章、短视频、微课堂等,实现定向精准传播。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