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南京爬山!一到周末,南京的山上就“长”满了人!春天登山是大补……
当气温冲上30℃,春天以灿烂而浓烈的姿态扑面而来。紫金山、狮子山、牛首山、老山、栖霞山……互联网上,朋友圈里,“山系”青年正致力于在南京大大小小的山“上春山”。
“上春山”!“山系”青年盯上南京
这个春天,南京的山头有点“忙”。
上周六一早,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紫金山峰峦之上,山脚下已然是热闹非凡。白马公园停车场里,车辆络绎不绝,除了苏A打头的本地车,还夹杂着不少周边城市的外牌车。“我是隔壁镇江的,趁周末来打卡紫金山。还有精力的话,明天再战翠屏山!”来过南京无数次,这一回,刘颖彤和丈夫只为登山。
本地户外俱乐部“山猫探险”的领队Timmy见证了这股热潮。自三月以来,他们组织的三批登山团场场爆满,仅将军山徒步活动就吸引了近40名来自长三角的户外爱好者。
(周末紫金山爬山的长队 受访者提供) “本周日上午,浦口老山,速度dd(私聊)。”3月20日傍晚,刚下班的程序员陆鹏宇心血来潮想在休息日去登山,放松一下心情。在朋友圈搜寻同伴无果后,他尝试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条帖子。仅20分钟后,陆鹏宇就成功与两名陌生网友结成了临时登山小分队。
天天喊着不够睡的都市青年们,主动放弃了睡眠,成群结队地早起、夜爬。
社交平台上,他们有人将自己精心总结的南京爬山全攻略悉数献上,有人晒出登顶后俯瞰整座南京城的壮美图片,有人用vlog的形式记录下沿途的风光……这些关于春日南京爬山的众多分享内容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年轻人为何越来越爱爬山》《春天爬山是大补》《打工人为什么爱上爬山》……在小红书上,相关话题总浏览量已突破六百万次,讨论量接近6万,且数量仍在持续增长;抖音上,有关视频播放量高达数百万次,点赞、评论和转发量也是相当可观。
都市青年为何偏爱爬山?
当代都市青年渴望一片精神绿洲。
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表示生活压力大,渴望逃离城市喧嚣。而另一项针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调查则显示,85%的人认为爬山能有效缓解压力。
“爬山是我打破单调生活的‘秘密武器’。”29岁的国企员工小王从三年前开始接触登山,现在,每到周末他都会去挑战“拿下”一座山。从最初的拥抱自然到后来的征服自然,在不断进阶的挑战中,小王觉得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被再次点燃了。登山爱好者馨怡认为,过程中那种甩开包袱、全身心放松的状态,像是享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快充”。
除了个人的健身和放松外,有时爬山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社交乐趣和人生际遇。
“80后”摄影爱好者“小猪一万”,两年前 “跟风”购置了一台无人机,因拍摄到了“绝美”的山巅景色而一发不可收。这两年里,他趁着周末和节假日爬遍了南京以及周边的山,他把南京老山东西线的登山视频发布在社媒上后,得到许多粉丝的点赞和关注,其中,微信视频号最高播放量达到25万,抖音视频最高播放量更是达到了238万,线上线下也因此交到了很多朋友,“老陈就是我在山上捡到的迷路的山友,现在成了好朋友,每周一起约了爬山!”
普通职员阿纯和未婚夫在一次爬山活动中结缘,并逐渐相知、相伴,明年春天,两人还计划着要举办一场独特的“徒步婚礼”。
国企员工小王也通过登山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山里,大家摘下面具,反而更容易交心。”他们遵循不问姓名、年龄、职业的“三不问”原则,纯粹因爬山而相聚,相互鼓励,共享登顶的喜悦。
周末,去南京爬山!也成了不少外地年轻人的选择。来自淮安的王同学两人结伴来南京爬山,因为这里曾是父亲当兵过的地方;苏州的徐同学组队和同学一起来南京爬山,“感觉南京的山很有野趣。”
(南京老山西线登山小队 @小猪一万提供) 还有一些人将爱好升级,开辟出了新的职业道路。
馨怡创办了登山俱乐部,成功变身“斜杠青年”。如今,作为“山友”圈中的权威领队,她组织的登山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已从南京周边逐渐延伸至省外。而她的朋友中,不乏有人做起了“登山周边”的小生意,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原创户外品牌。
爬山,正以独特的魅力,引领着都市青年开启别样的生活篇章。
山与城市,山与人
事实上,南京不仅是座“石头城”,还是一座“平原上的山城”。
在南京,山地所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了60.8%。但与重庆等典型山城不同的是,重庆多山高坡陡,城市建设依陡峭山势展开,道路蜿蜒曲折;而南京的山则相对低矮平缓,且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
这种低山缓岗的地貌,让南京呈现出一种“山水城林”相依相融的独特格局。或许不似别处的山那般奇峻峭拔、气势磅礴,南京的山却以一种极为舒缓的姿态融入了城市,和城市建筑和谐共生,并凭借这种“亲城、亲人”的特质,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自嘲为“野生”作家王文最爱爬的是紫金山。在他看来,紫金山位于城中,交通尤为便捷,八九点开始爬,下来正好能赶上吃午饭。
当山成为市民的“后花园”,爬山这件事儿也有了进阶版的“公园20分钟效应”。
山石上“长”满了人。 受访者供图 除了便捷的区位优势,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山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许多山脉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迹。
“南京的山不仅有看头,还有说头,有想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阿祥认为,南京的山,自然与人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与这座“六朝古都”的城市气质也是相辅相成的。
当“春牛首、秋栖霞”的游赏习俗不再只是当地限定,紫金山也被“玩”出了N条路线,串联起城市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在南京爬山,正成为都市人新的养生方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李璞 刘海琴 /文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