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麻烦右上角点一下“关注”,好内容不会错过,随时可以查看。
每当学校放学铃声响起,校园附近的文具店里总会挤满学生,他们围着货架挑选自己中意的东西。
这些靠近学校的文具店,除了售卖学习用品、零食饮料外,还会摆放一些奇特的小玩意儿。
其中一款叫“爆臭包”的恶搞玩具,价格便宜、外形奇特,并且凭借其刺激的玩法,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只要把“爆臭包”捏扁后扔到一边,几秒钟后它就会鼓起来炸开,同时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鸡蛋味。
中小学生正处在调皮捣蛋的年纪,有些孩子喜欢捉弄别人,他们会把“爆臭包”丢在同学脚下,看着被捉弄的同学慌忙跑开时笑得前仰后合。
这种小玩意儿虽然看起来好玩,但背后却藏着严重的化学隐患。
央视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些玩具包装粗糙,没有生产厂家、省份信息和警示标志,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更让人担忧的是,它内部的化学物质混合后不仅会产生爆炸的力量,还会释放剧毒的硫化氢气体。
针对这种在学校周边泛滥、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化学炸弹”,家长们必须提高警惕,引导孩子远离,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那么这款整蛊小玩意儿“爆臭包”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爆臭包”的构造与原理
“爆臭包”的设计制作原理并不复杂,但其中隐藏着危险的化学反应机制。
央视记者在某小学对面的文具店暗访时发现,“爆臭包”的外包装一般是印着卡通图案的小塑料袋,价格实惠,只需1块钱就能买4个。
文具店老板演示了这款小玩意儿的玩法,他用力踩下去,“爆臭包”立刻发出刺耳的爆炸声,伴随着一股刺激性气味。
拆解后发现,“爆臭包”内部装有碳酸氢钠和密封的柠檬酸液体包。
当受到外力挤压时,两种物质会混合发生酸碱反应,快速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包装膨胀。
当外包装膨胀到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爆臭包”的原理看似与家用清洁泡腾片类似,但问题在于生产过程完全失控。
浙江某玩具厂车间里,工人们将一水柠檬酸溶液与碳酸氢钠装入同一个包装。
这款小玩意儿的制作流程简单,原材料成本低,日均产量高达百万个,为玩具厂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我国强制性标准GB 661-2014《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化学游戏玩具不得含有混合后引发爆炸的物质。
而“爆臭包”恰恰通过精心设计的化学反应实现了“爆炸效果”。
更危险的是,部分“爆臭包”的外包装没有标注适用年龄,商家甚至宣传:“操作简单,两三岁都能玩。”
记者通过实验测试这些“爆臭包”的威力,三款中有两款在短时间内爆炸,飞溅的液体直接掀翻了罩在“爆臭包”上方的塑料碗。
可想而知,如果儿童玩耍时让“爆臭包”靠近脸部,其爆炸威力及飞溅的液体极有可能造成眼睛或面部的伤害。
“爆臭包”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玩具厂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随意喷洒硫化钠溶液,这种碱性物质具有腐蚀性,接触皮肤会引起灼伤,火辣辣地疼。
当儿童捏破“爆臭包”时,硫化钠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
北京化工大学的熊金平教授表示,硫化氢是急性剧毒气体,吸入浓度过高时可致人瞬间昏迷甚至死亡。
即便低浓度也会刺激眼鼻,引发头痛恶心等症状。
记者实测时,“爆臭包”爆炸后散发的恶臭让在场人员不得不立即戴上口罩,但仍感到明显不适。
而这类玩具包装上都没有成分说明,大多数连中文标识都没有,孩子和家长根本无法了解它的危险性。
这么危险的玩具居然还在中小学附近销售,暴露出诸多问题。
“爆臭包”所暴露的问题
这种在学校周边热卖的三无“爆臭包”,反映出儿童玩具市场的多重监管漏洞。
在很多校园周围的文具店里,“爆臭包”通常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商家对这种玩具的潜在风险不以为然:“炸就炸呗,小孩子都喜欢。”
网络平台上,商家常常以“短视频同款”为卖点批量销售这类化学玩具,百枚装的价格甚至不到10元。
评论区里充斥着“味道冲”“有趣”等评价,却没有人提到安全警告。
更有甚者,有些商家谎称“爆臭包”产生的只是“无害二氧化碳”,甚至声称它是“进口产品”来逃避责任。
从法律角度看,这类玩具已经涉及多种违法行为。
北京柏舟律师事务所孙发耀律师指出,没有厂名厂址、成分标识的行为违反《产品质量法》第27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整改。
若造成人身伤害,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赔偿责任。
涉事企业日均百万的产量若查实违法,还可能触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然而现实是,这些作坊式工厂藏身偏远地区,监管部门难以及时察觉。
央视记者调查的某玩具厂,车间内原料随意堆放,分装剂量全凭工人手感,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此外,家长的认知盲区同样值得关注。
多数购买“爆臭包”的学生表示同学们都在玩,而且既便宜又好玩。
但他们不知道手中这个“好玩的玩具”含有腐蚀性化学品,里面的液体一旦溅入眼睛,可能导致永久性角膜损伤。
有些更小的孩子可能会拆开包装误食里面的化学粉末!
虽然碳酸氢钠和柠檬酸都是食品添加剂,但硫化钠属于工业原料,误食2-3克即可致命。
这类玩具的流通环节中,从生产到销售都没有人进行安全提示,最终的风险都由毫无防备的孩子们承担。
结语
校园周边售卖的“爆臭包”类玩具暴露了许多问题,整治“三无”玩具势在必行!
这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源头打击、电商平台严格审核资质、家长提升辨别能力。
不要再让这类危险玩具威胁祖国未来的花朵!
参考:
1. 光明网:短时间内或可致命,这种网红玩具可能产生“急性剧毒” 2023-03-182. 消费日报网:网红“爆臭包”恶作剧玩具存在致命伤 2019-10-223. 极目新闻:文具店里价格低廉、一踩就“炸”臭气熏人的爆臭包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会产生“急性剧毒”硫化钠,短时间内或可致命! 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