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

据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消息,

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

设计的文创产品

——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

带动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跨越亿

创下国博近20年来

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


凤冠冰箱贴金属款(左)、木质款(右)

国家博物馆文创团队精心准备了“纪念款凤冠冰箱贴”和纪念证书赠送给第100万件凤冠冰箱贴的购买者。


3月25日中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售量达100万个。北京晚报记者 金瑶摄

“第一眼就心动了。”这是许多消费者对凤冠冰箱贴的评价。凤冠冰箱贴创意取材于国博重要馆藏——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这件1957年出土的凤冠镶嵌了115块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4415颗珍珠,采用了点翠、掐丝的工艺,使得整个凤冠璀璨夺目、富丽非凡,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文物承载的厚重历史价值与独特艺术魅力,持续吸引大量观众自发排队与文物合影打卡,国博文创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文化热点,并将文物元素巧妙转化为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创产品,精准满足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消费需求。


观众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中为凤冠冰箱贴和文物“合影”。(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2024年9月27日,国博上架了金属款凤冠冰箱贴,当天上午9点开馆后,不到11点就卖了2300个。创作团队在当天下午对这款冰箱贴进行了限购,防止断货,同时通知厂家增大产量。即便如此,仍然一冠难求。上市三个月卖出近15万个,有人清晨六七点排队只为买到一个……这并非饥饿营销,而是这款冰箱贴着实太费人工。

据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李雪介绍,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不仅是明代宫廷美学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传统封建皇权的具象表达。每一颗宝石的位置、每一道纹饰的走向,皆暗含当时森严的礼制秩序。国博在设计系列产品时,并未止步于外观复刻,而是通过配套的文物故事卡、现场讲解等方式,将历史背景娓娓道来。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枚冰箱贴、一条项链、一个首饰盒,更是一段“可携带的历史”。

随着凤冠冰箱贴的成功“破圈”,国博文创团队乘势而上,迅速启动凤冠IP衍生品的“矩阵式”开发。截至目前,已开发设计出笔记本、毛绒玩具、马面裙、雪糕、音乐盒等20余款相关文创产品,形成了“以爆款带长尾”的文创生态链,以期进一步扩大文物本身影响力,吸引更多圈层的受众关注文物本身,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凤冠IP全系列文创产品


近期即将亮相的凤冠系列文创新品:凤羽鎏彩凤冠耳饰及胸针、九龙九凤金属拼插宝匣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提到,文旅业延续了火热发展的势头。去年,文化方面,规模以上的文化及相关的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大概6%。谈到凤冠冰箱贴的“破圈”,他表示:“有好的产品不愁没消费、不愁没钱赚”。

凤冠冰箱贴的“破圈”不仅带动了设计、生产、营销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可覆盖多环节的完整文创产业链,而且创造了超千人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从一款冰箱贴的走红到整个“凤冠”IP系列文创产品的火热,其背后不仅是消费者的主动选择,更是一次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转化的有效实验。以凤冠冰箱贴为代表的文创产品何以持续点燃公众热情?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飞借网友之言给出了答案:“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火爆,背后的原因概括起来就是始于颜值、忠于文化、久于热爱。”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国博将推出《古代中国读本》及古代中国系列文创新品,力求创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中国文化报等内容

编辑 | 陈佳丽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