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在全市退休“双高”人才(即高级职称人员和高技能人员)助力乡村振兴培训会上,发布了258个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及15个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今后,计划每年聘用退休“双高”人才600名以上。
2022年10月,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引导退休“双高”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从规范协议管理、保障薪酬待遇、支持科研发展、强化保障服务4个方面给予有力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基层聘用退休“双高”人才。
2025年,是“双高”人才聘用工作实施的第4年,截至目前,共聘用1352名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退休专家服务基层。
“我们采取‘单位点单、政府搭台、人才接单’方式,为基层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岗位聘用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双高’人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
其中,2024年,全市累计聘用“双高”人才817人,同比增长96.3%,黔江等5个区县聘用“双高”人才数量达30人以上,綦江等10个区县实现“零”的突破,聘用人才分布首次实现所有区县100%覆盖。
自聘用工作实施以来,“双高”人才切实开展了技术指导、队伍带培、项目攻关、规划咨询等工作,共接诊患者200万例,教学班级630个,开展农技培训和咨询服务2万余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5亿元。
“能在退休之后继续发挥余热,把技术交给农户,在田间发挥作用,让技术扎根土地,也是我对这份职业的热忱。”返聘在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的水稻种植技术专家霍中华就是退休“双高”人才之一。
过去,他是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干部,专注于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研究。自返聘以来,他投身到兴隆镇金花村的农业技术工作中,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尽全力帮助每一家种植户,并完成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科研成果应用于32万亩优质稻,实现优质杂交稻亩产量翻倍,创重庆水稻单产量新高,年直接增收效益5824万元。
现场,还发布了2025年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在官网按月发布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本次发布聘用岗位258个,其中医疗岗位173个,教育岗位42个,农业岗位36个,建设岗位3个,文化及其他岗位4个;乡村振兴重点区县岗位129个,占比50%;全职聘用岗位177个,占比69%、柔性聘用岗位81个,占比31%;均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高技能等级,70岁以下“双高”人才均可洽谈合作,特别优秀者,可进一步放宽要求。
接下来,重庆将确保每年聘用退休“双高”人才600名以上。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产业、平台发展需要,为招引“双高”人才夯实基础,同时,要建立“双高”人才信息资源库,采用自主申请、单位推荐、定向邀请等方式,实现“一库集成,分层分类,实时扩容”,化“孤雁”为“群雁”,推进“双高”人才队伍聚集。此外,各区县要通过集中发布聘用需求,组织双选活动等方式,为用人单位及“双高”人才牵线搭桥。
2025年重庆市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