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心一言
首发 | 洞见青年·芳华青年
芳华青年:一个有独特视野、有感情有温度的青年朋友。说真相,传真情,品百态人生,看芳华青年。欢迎关注我们,写文不易,请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风浪越大,鱼越贵。
对于李嘉城卖港口的事,现在几乎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李嘉诚也成了架在火上烤的老腊肉。而那些待交易的港口,就成了风浪里的大鱼。
如何确保战略港口资产留在中国,让李家把持的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克里斯托瓦尔港掌控在自家人手里,成了很多人热议的话题。
那么,从法理角度来看看,我们能留住港口吗?又该如何阻止李超人的这笔交易?
一、同床异梦
我为什么说同床异梦呢?
香港97年回归以前,李嘉诚和其他港人一样,是英国国籍的,这也无可厚非,历史原因嘛,我们也没必要说太多。
但是回归后,人心思归,并且随着这几年国家的富强,民族向心力更好,越来越多人的爱国心越来越浓,并且多是自发的。
积弱积贫的年代,中国人被欺负,被外强凌弱,所以只能奋发图强,实现伟大复兴。
所以,现在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奋发图强的动作,就是在走实现复兴的路上。
但很显然,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没那么好做,一切不平凡的路,都不太好走。同芯片制裁、光刻机限制、显卡限售......
这些高新技术的卡脖子相比,售卖港口的事情,真不算什么。只是令人恶心的事,这是自家人的“反水”,所以,大公报列举了很多爱国义举:华为顽强不息,突破技术封锁;大疆自力更生,实现技术反超;还有霍英东,在内地大规模投资,资助广州亚运会、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为国家贡献巨大......
反观李超人,其实“同床异梦”的做法,早有端倪。
十年前,李嘉诚就已经通过高位甩卖和套现的方式,从大陆撤资。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1月份至2015年4月,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逾738亿元。
正常的高位甩卖倒无所谓,可是李嘉诚套现的时间,正值市场信心受挫继续提振的时间点,李嘉诚作为知名企业家,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影响市场的走向。
所以,十年前,在大陆就已经引发了一场关于李嘉诚的评判,彼时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引发海内外热热议。
很多年前,李嘉诚戏言自己不是经商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所说的“无商不奸”的标准。
没想到,最终还是成了人民心中的“奸商”。
实在是滑稽,历史的回旋镖,绕了一大圈,终究还是扎到了他自己身上。
二、食之无味
不仅仅是李嘉诚要售卖的港口食之无味,其实李嘉诚这个人,也可以说是“食之无味”。
众所周知,李嘉诚是一个商业敏感性非常强的商人,几乎每一次都能精准的抓住历史的机遇,在风口实现财富急剧升值。
经过大半辈子的苦心经营,实现了李家的商业帝国。已经好多年霸榜首付的位置,无人撼动。
按理说,已经实现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财富自由的李家,自然会多一点精力来实现更伟大的报复,比如回馈社会、造福人类。
可惜的是,李嘉诚并没有。
至少是很少在这方面有过太高比例的投入。当然,我们无权要求别人怎么做,就事论事来说,港口出售问题,实在是不应该!
3月初,李嘉诚的长和集团发布公告称,决定将43个全球港口控股权,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公司贝莱德牵头的财团。
在这笔交易发生以前,李嘉诚知道中美之间的博弈,也知道美国如今挥舞着关税大棒在全球收割,港口运营权,其实就是他们手中的棋子,而李嘉诚将这颗有战略意义的棋子,拱手相送,其用心险恶不用多说。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并不是无解。
早在13年前,中国就已经在航道方面开始运筹。
如今,一条连接中国与秘鲁的新航道投入使用,这条航线巧妙地绕过了巴拿马运河,直接横跨太平洋,抵达中国。
而这条绕过巴拿马运河的新航道,让整个航程缩短了两千海里,南美国家的物资能更快运抵中国。
所以说,无论是准备出售的巴拿马运河相关港口运营权还是已经“同床异梦”的商人李嘉诚,都是食之无味的过期品。那为什么我们还一直在争取呢?
三、弃之可惜
是的,还是因为,弃之可惜。虽然新航道开辟出来了,但是各种相匹配的设施和补给,并没有老航道那么完善。
并且,巴拿马运河目前依然是世界各国获取抵达美洲的主要通道,无论是货物交易还是集成的成本,都还是比较划算的。
围绕李嘉诚出售港口事宜的争论,根本性质应该还是中国想通过李嘉诚的公司,在巴拿马运河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商业提供便利。
特朗普为巩固美国商业霸权,要把中国排挤出巴拿马运河,于是中美两国围绕巴拿马运河展开博弈。
而李嘉诚的商业帝国,遍布世界各地,其合作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作为一个中国潮汕祖籍、在中国香港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李嘉诚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如果贸然放弃这样一位商业精英,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外部投资环境,更会让人产生中国不欢迎外资的错觉,造成投资热潮的衰减,这是市场经济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广纳英才,吸收更多优质的外部技术和外资参与。
所以,即使是李嘉诚这样精明的眼里只有利益的商人,也是我们争取的对象。况且说句良心话,他对国家的贡献,还是有的,只是不成正比。所以才会让人戳脊梁骨。
四、如何阻止交易?
无论是同床异梦也好,食之无味也罢,我们的目的其实还是想终止这笔交易。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被动。
那么如何阻止呢?有没有可能呢?
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与贝莱德财团的港口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4月2日前签署最终文件,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其实我之前的文章中,有人留言说,既然觉得港口重要,为什么不造作准备,提前购买下来呢?
您还真别说,这事儿早就有在做,据传,中资企业早些年有和李嘉诚对接过港口事宜,但最终失败。
有人说2015年中国国企希望买长和港口业务40%的股权,但李超人开了个高价,交易没谈成。
市场瞬息万变,2015年长和股价上百元,这次交易之前不到40元。而且2015年的国际贸易和现在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时市场好,全球化如火如荼,李超人觉得应该卖高价也正常。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不仅政治风险上升,国际贸易也受阻,港口的利润肯定受影响。
李嘉诚此次能将分布在全球23个别国家和地区的43个港口、199个码头高以228亿美元价格出售,着实是高价。
国资想抢,是不是要给出更高的价格?
而国资企买下来就合算吗?几百亿美元对国家来说算不了啥,但这些钱也是人民的财富,不能随便乱扔。
况且,李嘉诚此次交易的公司是注册在位于开曼群岛的企业,既不在香港,也不在大陆,中国想要干预,难度还是很大的。
众所周知,长江和记实业和长江实业集团作为李嘉诚核心产业载体,自2015年起就已经逐步将注册地从香港迁出,并最终于2025年初完成全部迁移。
不仅仅是公司的注册,关于资产和投资也是从2015年发生变化。
根据公开资料现实,李嘉诚的资产中,中国大陆占比5%到10%,香港大概10%,加起来也才1000多亿港元,和这次交易估值差不多。
其余80-85%的资产都在海外。长和集团的收入中,中国大陆占比只有6.5%,香港大约20%。
所以,李嘉诚在下一盘大棋,早就开始布局了的!
综合看完这些数据,关于能不能阻止李超人此次交易,各位读者大概率有了自己心中的答案了吧!
当然,事情并没有定下来,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
3月中旬的时候,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还亲率代表团访问巴拿马。这件事官媒也是高调报道过的。
央视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表述的,“马辉表示,中方愿同巴政党、智库加强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固中巴友好关系民意基础。巴方表示,愿深化双方友好交往,凝聚合作共识,推动巴中友好事业持续发展。”
巴拿马方面没有多少过什么,国家方面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国家方面,既表明了态度,又给了台阶,后边就看李嘉诚怎么表现了。
表态方面,通过《大公报》和联络办的发文,以及香港前任现任特首梁振英和李家超的发言,就是表明官方的意思和态度:不赞成这笔交易。
台阶方面,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3月18号答记者问的时候也是公开说:“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什么意思?就是李嘉诚可能是出于外部压力做出的这个决定,是情非得已,国家理解,但是你也得理解国家层面的意思吧?
意思表达到位了,楼梯也给到了,就看李嘉诚会不会顺着梯子下来了。
还有一周的时间,我们拭目以待。
五、写在最后: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10年前,李嘉诚大举撤资大陆,引发集体轰动的时候,人民日报曾发文说: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我想说,今天的国家,比任何时期都富强,今天的我们,也应该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理性和自信。
当年的人民日报评论说,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
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
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
与其挽留,倒不如目送。
一个李嘉诚,阻挡不了历史浩浩荡荡前进的进程,也抵挡不住中华儿女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非商业用途,仅分享使用,如不慎侵权,请联系删除。资料来源:腾讯新闻、凤凰网、界面新闻等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