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漳州3月26日电 “面糊转三圈,春色卷两岸。”近日,位于漳州市龙文区的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迎宾分校闽台美食实践工坊开课,40余名学生捧着润饼皮,将跨越海峡的食材裹成“春日味道”。
课堂现场。龙文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闽台美食实践工坊”的首场活动,这场别开生面的润饼制作课让孩子们在“烟火气”中触摸到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脉络。
古早味里的新课堂工坊内六组“料理台”依次排开,闽南传统春卷与台湾特色润饼的食材分区陈列。“金门菜脯要切得比火柴细,彰化肉燥得炒出琥珀色。”老师边示范边解说,孩子们戴着红、蓝布袖套,将东山岛的头水紫菜、台南的砂糖花生与漳州本地的脆嫩春笋、豆角条层层叠入饼皮。“先卷山海再包金银”“一层菜一层金”的闽台俗语在老师的解说下活灵活现地跳脱出来。
孩子们制作闽台美食。龙文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闽台美食。龙文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动手制作,“食”在有趣。炒熟的食材馅料,在孩子们的手中与润饼皮卷成卷,闽南派坚持“菜不过火”,保留胡萝卜丝的脆爽;台湾风则偏爱将高丽菜炒至绵软,撒上细密的花生糖粉。以闽台小吃为桥梁,在玩乐中学习,孩子们通过在制作、品尝润饼的愉悦氛围中,对闽台两岸的文化美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热爱。
据悉,该校闽台美食文化课已纳入“基于闽南文化融合闽台特色的校本文化实践研究”校本文化特色项目,后续将按系列开展漳台共有的红龟粿、萝卜糕等美食课,探寻闽台文化,感受历史渊源。(苏海森 侯小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