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夏日的县城热浪滚滚,刚刚退伍的李明站在拥挤的街头,身上的军装还未来得及换下。
"我就知道会遇到你,命运就是这么奇妙,"赵丽递给他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这是我的心意,请收下。"
李明接过纸条时,还不知道这将彻底改变他平凡的人生轨迹...
01
李明出生在华北一个叫石岭村的贫困农村。家里三个儿子,他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李国强是村里的庄稼把式,母亲张巧云终日操劳家务,脸上的皱纹比同龄人多得多。
"又是一张嘴啊,"每当村里有人家添了男丁,李国强总会叹息一句,"咱们家三个小子,以后得准备三套房子,三份彩礼,愁死人了。"
李明从小就明白家里的困难。初中毕业后,他便没再继续读书,而是回家帮父母干农活。他个子高大壮实,力气也不小,但家里地少粮食紧张,常常吃不饱饭。
"明子,你看看你,都瘦成啥样了,"母亲心疼地看着他宽大的衣服下日渐消瘦的身体,"娘心里难受啊。"
李明只是笑笑:"没事,娘,我不饿。您和弟弟们多吃点。"
那年冬天特别冷,李明穿着单薄的棉袄在地里干活,手上的冻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疼得他直咧嘴。
村里的大喇叭里突然传来了一条消息,县里要征兵了。
"听说当兵有馒头吃,还有肉呢,"村里刚退伍回来的张大柱眉飞色舞地向大家描述部队的生活,"三餐都管饱,还有津贴。"
李明听了,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回家后,和父母商量了这件事。
"当兵是好事,可咱家就你一个劳动力啊,"父亲犹豫地说。
"爹,您别担心,"李明认真地说,"我去当兵,不但能减轻家里负担,还能每月给家里寄钱。等我退伍了,说不定还能找个好工作。"
最终,李明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他参加了征兵体检,凭借健壮的体格顺利通过了。政审也没有问题,李家在村里一向老实本分。
1977年的春天,李明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告别了家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部队的生活比李明想象的还要好。虽然训练辛苦,但饭菜丰盛,每天都能吃饱。李明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生活,并在训练中表现出色。
"李明,你小子不错啊,"班长王强经常夸奖他,"有股子倔劲,什么苦都能吃。"
王强是北京人,比李明大两岁,学识渊博,性格开朗,是李明在部队最敬佩的人。在王强的帮助下,李明学会了很多在农村学不到的知识。
第一年的津贴是每月9元钱,李明全部寄回了家。他给家里的信中从不提训练的辛苦,只说部队生活多么好,让父母和弟弟们放心。
第二年,因为表现突出,李明被提拔为班长。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当"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班长,但他倍感自豪。每个月的津贴也增加到了12元,他仍然坚持寄10元回家,留下2元作为自己的零花钱。
"李明,你应该考虑提干,"指导员李伟找他谈话,"你条件不错,有前途。"
李明心里也很向往,但他知道干部名额有限,竞争激烈。虽然他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但最终还是因为文化课基础薄弱,没能通过考核。
这个结果让李明有些失落,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继续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别灰心,当兵锻炼人,"王强安慰他,"退伍后一样有出路。"那时的王强已经调到了总部机关。
三年的军旅生涯很快就过去了。1980年初,李明光荣退伍。临行前,指导员给他开了一份很好的鉴定材料,希望能帮他回地方后找到好工作。
"李明,回去后有什么打算?"战友们问他。
"先去探望一下王班长,"李明说,"他去年借给我60块钱,我得还他。之后再回家乡看看。"
王强去年休假回家,得知李明家弟弟生病需要钱,二话不说借给了李明60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李明一直记在心上,打算退伍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还这笔钱。
就这样,李明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返乡的路。他先搭乘军车到了附近的县城,准备转车去北京找王强。
县城比他想象的要繁华得多,街上人来人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李明身上的军装引来了不少人的注目礼,这让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正当他准备去询问去北京的车次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
"抓小偷!抓小偷!"
李明条件反射地转过身,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人群中迅速穿梭,而身后一位穿着朴素的年轻女子正在追赶,但明显已经力不从心。
多年的军事训练让李明的反应异常迅速。他快速判断了小偷的逃跑路线,抄近路几个健步就拦在了对方的必经之路上。
"站住!"李明厉声喝道,身体摆出格斗姿势。
那小偷显然没料到会突然冒出一个拦路的军人,慌乱之下想要改变方向,却被李明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抓住了后衣领。
"放开我!关你什么事!"小偷挣扎着,却挣脱不了李明有力的手臂。
李明不为所动,右手牢牢控制住小偷,左手在他身上一阵摸索,很快从他怀里掏出了一个女式钱包。
这时,那位追赶的女子也气喘吁吁地赶了上来。她约莫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身材瘦高,穿着一身简单的蓝色连衣裙,头发整齐地扎成马尾,脸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格外知性。
"谢谢您!太谢谢您了!"女子激动地说,"这里面有我一个月的工资和教师证。"
李明点点头,把钱包递给了她:"应该的,公民的责任。"
围观的群众开始议论纷纷。
"现在的军人真是好样的!"
"这小偷真是倒霉,碰上了解放军。"
很快,派出所的民警也赶到了现场,将小偷带走了。民警对李明的见义勇为行为表示了赞扬,还记下了他的名字和部队番号,说要给他的部队发感谢信。
等人群散去后,那位女教师仍站在李明面前,似乎有话要说。
"同志,真的非常感谢你。我叫赵丽,是县一中的语文老师。"她腼腆地说道,"如果不是你,我这个月就白干了。"
"不用客气,我叫李明,刚退伍。"李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你是要去哪里?我看你好像在找路。"赵丽问道。
"我准备去北京,有个战友在那边。"
"北京啊,"赵丽点点头,"今天最后一班车已经开走了,要明天早上才有。"
李明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不熟悉县城,也没地方住宿。
赵丽似乎看出了他的困境,略作思考后说:"这样吧,今天你帮了我大忙,我请你吃顿饭,算是表示感谢。"
李明本想婉拒,但看到赵丽诚恳的眼神,加上确实有些饿了,就点头答应了。
赵丽带他来到一家小饭馆,点了几道家常菜。两人边吃边聊,气氛逐渐融洽。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赵丽问道。
李明摇摇头:"还没想好,可能先回老家看看。"
赵丽若有所思:"以你的条件,应该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现在国家正在恢复高考,你有没有考虑继续学习?"
"我?"李明苦笑,"我就初中文化,高考恐怕够呛。"
"别这么说,"赵丽认真地说,"只要肯学,什么都不晚。我见过很多复员军人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的。"
李明没有回应,心里却被赵丽的话触动了。他从未想过自己还能上大学这种事。
饭后,赵丽似乎还有话要说,但看了看手表,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怎么了?"李明问道。
"没什么,"赵丽微笑着,"只是我答应了学校今晚批改一些试卷,时间有点紧。"她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写了几笔,然后折好递给李明。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赵丽说完,向李明道别后匆匆离去。
李明站在原地,手里拿着那张折好的纸条,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慢慢展开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下一刻他顿时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