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每年秋季的龙山村都弥漫着泥土和熟透红薯的香甜气息。

但今年的丰收季,村民们的表情却显得格外凝重。

村口的老周蹲在一块石头上,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叹着气。

路过的张婶忍不住问:“老周,咋啦?看你这心事重重的样子。”

老周狠狠地跺了跺脚:“还能咋样?咱村那小子林大勇,去年还是个大功臣,今年倒是把我们害惨了!”

三个月前,林大勇还是全村人挂在嘴边的“金凤凰”,如今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是什么让他从英雄变成了村里人口中的“罪人”呢?

01红薯

林大勇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市里的一家电商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农产品供应链开发。



几年下来,他积累了不少有用的人脉资源。春节回老家时,他发现了一个值得尝试的商机。

“尝尝这个红薯,甜得很!”大年初五,邻居李叔拎着一袋红薯到林家拜年。

林母将红薯放进火炉里烤,不一会儿,浓香四溢。

林大勇拿起一个,掰开,金黄色的红薯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咬一口,甜中带着细腻,口感极佳。

“李叔,这红薯确实好吃,卖得咋样?”林大勇随口一问。

李叔叹了口气:“还能咋卖?去年价格被小贩压得死死的,一斤才几毛钱,种得越多亏得越多,好多人今年都不想种了。”

林大勇愣了一下:“咱村的红薯品质这么好,城里超市卖得可贵了,怎么会只值几毛钱?”

李叔摇头:“交通不方便,小贩子又趁机压价。我们这些种地的,哪里斗得过他们?”

林大勇听后心里一动:“如果能绕过这些中间商,直接对接超市,价格肯定能提高不少。”

春节假期结束后,林大勇骑着摩托车去了龙山村。他想试着说服村里人,让他们试一试自己的方法。

村支书邓叔五十多岁,精明能干,但听完林大勇的想法后,还是有些犹豫。

过了一会说道:“大勇啊,咱村的红薯虽然好,但销售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能保证能卖出好价钱?”

林大勇从包里拿出手机,翻出自己在食品电商平台的工作记录和一些合作商的采购订单。

随后说:“邓叔,我在省城的‘优选农品’平台工作,平时负责对接超市和采购商。这是我帮隔壁山村卖高山茶的记录。只要操作得当,咱村的红薯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邓叔看着那些数据,眼里闪过一丝希望:“行!那你说说该怎么操作?”

林大勇继续介绍道:“很简单!我负责联系买家和物流,做好品质把控。价格肯定比小贩高,但我需要收取10%的中介费,这个包含了我的时间成本和协调工作。”

邓叔点了点头:“这事儿得和村民们商量,毕竟不是小事。”

两天后,村里组织了村民大会。林大勇在会上详细讲解了合作模式:“第一批试点6000斤,保证收购价是市场价的两倍。大家觉得满意,明年可以扩大规模。”

村民们议论纷纷,最后有十几户人家报名试点合作。

02其乐融融

春天来了,龙山村的田野重新焕发了生机。村民们按照林大勇提供的标准开始种植红薯。



“大勇,这块地光照好,红薯肯定长得甜!”老王满脸笑容地说。

林大勇一边查看土壤,一边点头:“没错,咱们一定要种出高品质的红薯,城里人就爱这种。”

半年后,第一批6000斤红薯运往省城,村民们拿到了每斤两块五的高价,比往年翻了五倍。这消息一传开,全村都轰动了。

邓叔贴出公告:“林大勇帮大家卖的红薯总收入15000元,中介费1500元,村民实际收入13500元。”

村民们都激动不已,之前没参加的村民也纷纷跑来报名参与下一批销售。

林大勇也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市里的工作,专心发展家乡的农产品销售业务。

他父亲叮嘱他:“儿子,做生意要讲诚信,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眼光要放长远。”

林大勇点头:“放心吧,爸,我一定做得妥妥当当。”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陆续帮村里卖出了三批红薯,产量也翻了很多。

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增加,不少人翻修了房子,换了新家电,村里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随着丰收季的到来,情况却逐渐发生了变化。

十月初,林大勇联系了一家出口商,愿意以每斤四元的高价收购特级红薯。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03转折

“邓叔,这次不仅数量翻倍,价格也更高!特级红薯还能出口!”林大勇兴奋地说。

邓叔听完却皱起了眉头,并没有喜悦之色:“大勇啊,最近村里有些人对你的中介费有意见。”

林大勇一愣:“不是一直都是10%吗?这已经是最低行业标准了。”

邓叔叹了口气:“有人觉得你赚得太多,觉得你赚的太容易。他们做多了,觉得自己也熟门熟路了,不需要你自己也可以,提议把中介费降到5%。”

林大勇苦笑:“邓叔,销售不是打个电话那么简单。我垫付货款、协调物流、做好品控,这些都是成本和风险。”

邓叔点头:“我明白,但村里有些人不这么想啊,我会尽量再劝劝他们啊,别着急。”

第二天,林大勇带着采购商来村里考察,却在村口被村民宋成林拦住了。

“林大勇,我们的红薯凭什么让你赚那么多?”宋成林气势汹汹地说。

采购商见状有些犹豫:“你们这是有矛盾?”

林大勇连忙解释:“小误会,我会处理好的。”

周围的村民也都情绪激动,纷纷附和宋成林,气氛变得很紧张,为了避免吓跑采购商,林大勇只得妥协。

协商之后,他同意将中介费降至9%,这才勉强平息了风波。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几天后,村委会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批红薯的销售问题。

“林大勇,这次中介费必须降到5%,否则就别想再合作!”宋成林带头发难。

林大勇压着火气:“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中介费是10%,已经降到9%了,这个范围内我可以接受,但再降就没法做了。”

“没法做就别做!我们自己找买家!”宋成林冷笑道。

林大勇气得站起来,生气的说:“自己找买家?你们知道怎么做品控吗?知道怎么谈价格吗?一批货出问题,谁来承担?”

会议室里一片嘈杂,最终不欢而散。

04矛盾顶点

原本以为吵架归吵架,这一批的红薯还是得继续做下去,但是事情却朝着林大勇不能预计的方向发展了。

第二天,林大勇正在家忙着工作,突然听见吵吵嚷嚷的人声。

林大勇开门就看见宋成林带着十几个村民站在院子里。



“林大勇!我们是来讨说法的!你必须把中介费全部取消!钱全都给我们!”

林大勇听见这些话,气不打一处来,气愤地道:“我没有白赚钱!这是我为村子红薯销售付出劳动应得的报酬!”

但他们既然已经来闹事,就根本不会听他一句辩解,越说情绪越激动,十几个人在他家叫嚷。

甚至有人开始推搡林父,林大勇看着眼前的场面,已经无法控制。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了决心,随后道:“好,我答应你们,中介费我不会再拿一分钱。”村民一听这话瞬间欢呼。

林大勇又说:“但是!从今天开始,龙山村的一切合作我都不会再参与,以后不管再遇见什么事,不要来找我。”

宋成林不以为意,“切,有你没你又能怎么样,我们可以自己联系买家!”

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走了,林大勇看着他们离开的样子,深深叹了一口气。

几天后,他找到邓叔,将收到的中介费都还给了村委会。

他对邓叔说:“邓叔,我尽力了,但这样的环境我实在没法继续做下去了。”

邓叔眉头紧锁,“唉,你是个能干的孩子,可惜啊,这村里的人还是不够长远。”

林大勇把收到的中介费全部退还给村民,并通知采购商终止合作:“对不起,我没办法继续提供龙山村的红薯了,我已经退出村子的红薯销售了。”

采购商有些担忧:“真的不能继续合作吗?现在换供应商,我们有点不好做啊。”

林大勇也有些歉疚:“实在不好意思,但我确实是没办法继续合作了,但我可以向您介绍其他村子的红薯,品质和数量也都很优秀。”

采购商只得勉强同意。

05两失

林大勇退出后,将目标转换到了其他村子,业务也逐渐重新做了起来,运转恢复了正常。

但龙山村那边,林大勇听说,宋成林自告奋勇,带头联系采购商。

他信心满满地对村民说:“没有林大勇,我们照样能卖个好价钱!”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一件事他却疏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