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伊朗表示,伊朗收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封信,其内容与特朗普呼吁与伊朗达成核协议的公开表态内容一致。报道称,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伊斯梅尔·巴卡埃在德黑兰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这封信的内容与特朗普的公开表态相差不大,重复了同样的论调。”他还说:“在评估完成后,我们将通过适当的渠道给出回应。”据报道,特朗普称这封信是写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通过阿联酋资深外交官安瓦尔·加尔贾什转交给德黑兰方面。
美国航母(资料图)
信件的内容并没有对外公开,但两名知情人士不久前向美媒Axios透露,称特朗普在信中的措辞“十分强硬”,并给哈梅内伊设定了两个月,也就是60天的谈判期限——在这期间,美伊两国必须达成就伊核问题达成新的协议。请注意,特朗普要的不是续签今年10月即将到期的伊核协议,而是要谈新的协议。他在信中发出了严厉警告:若伊朗拒绝谈判的提议并继续推进其核计划,那么他们将面临严重的后果。特朗普此前表示:“解决伊核问题只有两条路:要么采取军事行动,要么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特朗普已加大对德黑兰施压,其中包括加速打击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以及与伊朗的盟友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直接会谈。知情人士称,伊朗尚未回复此信。白宫没有立即回应对两个月期限置评的请求,目前尚不清楚,如果达不成协议,美国将作何反应,但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如有必要,他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以防伊朗获得核武器。
伊朗武装力量(资料图)
面对美方军事威胁,伊朗革命卫队于2月7日在霍尔木兹海峡展开大规模实弹演习,首次公开展示射程达2000公里的"卡西姆"高超音速导弹。德黑兰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阿里·比格德利分析认为,此类武力展示既是对外震慑,也是对内的政治动员。不过需要关注的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3月12日在宗教集会上的表态出现微妙变化,其强调"抵抗不等于鲁莽",被观察家解读为德黑兰或为外交接触保留空间。
近期,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北京举行三方会谈,会谈的主题是伊朗核问题。三国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基于相互尊重的政治外交接触和对话是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有效选项,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和武力威胁。呼吁有关方面避免采取升级局势的行动,共同为外交努力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声明还重申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基石的重要性。中俄欢迎伊朗重申其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并欢迎伊朗承诺全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保障监督协定义务
俄伊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这对中国太重要。而俄伊也都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同时也都在推动建立和使用独立于美国之外的支付体系。这对中国来说更加的、重要。对于俄伊两国来说,目前都相对的孤立。与中国的合作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重要的是,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已经成为了抵制美国打压的重要一环。重要的是,这一次关键时刻的联合军演和三方会议,表明了俄伊两国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的立场已经相当明确,否则中国也不会出手。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力量(资料图)
中俄通过技术合作,帮助伊朗建立核安全体系,既是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维护,也是对美国双重标准的有力回击。在这一背景下,中俄伊联合阵线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中国提出的分步对等原则,为打破伊核僵局提供了现实路径;俄罗斯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强化军事存在,平衡美国在中亚的军事部署;伊朗通过发展不对称战力,维持对美以同盟的战略威慑。这种“三位一体”的协作模式,标志着中东力量对比正发生根本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