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在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提起普外科惠希增院长,无论是同事还是患者,都会竖起大拇指。作为主任医师、兼职教授,惠希增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惠希增从事普外科工作40年,擅长甲状腺、乳腺、肝胆、胃肠道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腹腔镜微创手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手术以“规范、精细、高效”著称,许多复杂疑难病例在他手中迎刃而解。
一次手术解三疾,微创技术的典范
“真的太感谢惠主任了,没想到一次手术就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患者张女士激动地说道。今年61岁的张女士,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0余年,间断右上腹痛1年”来到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就诊。经检查,她同时患有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及股疝,三种疾病都急需手术治疗。
在传统治疗模式下,张女士需经历两次手术,不仅经济负担加重,还要承受更多痛苦。惠希增在详细了解张女士的病情后,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组织普外科团队展开深入讨论。“患者年纪较大,多次手术对身体创伤大、恢复慢,我们必须找到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惠希增回忆道。最终,团队决定采用“腹腔镜下三病联合手术”的微创治疗方案。
2025年2月26日上午,在麻醉手术科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惠希增手术团队凭借娴熟的技术,顺利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股疝补片修补术。手术仅用时1.5小时,出血不足5ml。术后,在普外科医护团队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精心照料下,张女士术后第一天就恢复饮食、下床活动,第二天便康复出院。
“惠主任的手术技术真是没得说,一次手术就解决了我的三个问题,恢复得也特别快。”张女士在术后回访中激动地说道。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惠希增高超的手术技巧,也展现了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在微创外科领域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医院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普外科在肝胆、胃肠、甲状腺、乳腺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从绝望到希望,减重手术的重生之旅
24岁的李女士,身高160厘米,体重却一度高达110公斤。肥胖给她带来了脂肪肝、血糖升高、胰岛素异常、月经紊乱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尝试各种减肥方法无果后,李女士来到了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此。
医院迅速组建了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李女士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李女士的情况比较复杂,肥胖引发的多种代谢性疾病相互影响,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惠希增介绍道。经过反复讨论,团队为李女士量身定制了减重手术方案,并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少壮教授亲临指导。
手术采用先进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手术室内,团队成员紧密配合,每一个操作都精准无误。“这场手术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患者未来的承诺。”惠希增回忆手术时说道。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李女士迎来了重生的希望。
术后,惠希增团队为李女士安排了专业的护理和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康复计划。“每一次查房,看到李女士逐渐恢复健康,体重不断下降,我们都由衷地感到欣慰。”团队成员说道。术后第五天,李女士顺利出院,体重减轻了6公斤。她激动地说:“是惠主任和医院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我找回了自信和健康。”
在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的普外科病房,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惠希增。尽管略显疲惫,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为患者解决问题,解除患者的病痛。”惠希增说道,“无论是胆囊手术、减重手术还是胃肠道肿瘤手术,我们的目标都是让患者恢复健康,重拾生活的信心。”
回顾自己40年的从医历程,惠希增感慨万千:“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与担当。每一次手术、每一次诊疗,都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他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兢兢业业,还在科研、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编多部著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谈到未来的规划,惠希增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继续深耕肥胖病人的手术治疗,同时积极开展慢性便秘的粪菌移植及手术治疗,加强肠道微生态等新兴领域的临床研究。“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正如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所倡导的,“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惠希增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求恩精神,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用专业与爱心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书写着大医精诚的动人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