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陕川交界的秦巴山区,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正以“文旅+农旅+康旅”的深度融合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范式。通过深度挖掘白马民俗与生态资源,探索出“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的立体发展路径,为陇南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白马秘境: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总投资2.29亿元的白马峪文化保护项目,正通过现代技术让古老非遗焕发新生。政府与企业联合成立的文县白马人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文化+科技”手段赋能乡村振兴。项目南岸的沉浸式体验中心已进入设备联调阶段,360度旋转舞台、威亚装置与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池哥昼”傩舞、白马史诗等非遗转化为可体验的文旅产品。
“我们不是在造景区,而是在传承非遗。”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非遗传习所的活态传承,白马刺绣、傩面雕刻等传统技艺已带动周边12个村寨的2000余村民吃上“文化饭”。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游客承载力将从3万人次升至15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额可突破500万元。
玉垒蝶变:全域旅游激活山地经济
文县玉垒乡以“两江交汇”的自然奇观为基底,用“四季旅游”打破发展瓶颈。乡政府创新“党建+文明实践+文旅康养”模式,引进成都九寨之门公司开发隐居小镇,建成天空之镜、山地温泉等高端配套设施,带动全乡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采果、冬养生”的全季旅游链。
在冉家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油菜花季日均游客突破800人,带动柑橘种植、高山茶叶等特色产业年增收超800万元。玉垒花灯戏等非遗展演与古村石板房民宿相结合,使村民旅游服务业参与率达65%,户均年增收1.2万元。
融合创新: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文县的创新实践,在于构建了“文化IP打造+生态资源转化”的闭环系统。政府引导与企业运作形成合力:在白马峪,政府承建基础设施,企业运营核心项目;在玉垒乡,党建引领与招商引资共振,催生出“古村+温泉+山地运动”的业态矩阵。
数据显示,文县乡村旅游年收入增速达35%,带动全县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超5000人。未来,随着白马河文化走廊建设和玉垒山康养集群开发,预计三年内将吸引投资超10亿元,形成“文化体验+生态康养+山地运动”的立体发展格局。
当夕阳为白马河镀上金辉,玉垒关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次清晰。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正以融合创新的姿态,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文县的故事,正在秦巴山间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传奇。(文/曾喆)
来源:新华财经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