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人,短视频创作者“芜湖小恒”的镜头下,长江不再是地理分界线,而是串联起皖苏两地的文化纽带。



这一次,他将镜头从芜湖的青弋江转向江苏的浩渺水域,以“反差美学”捕捉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与现代脉搏,带观众解锁江苏的“隐藏地图”。



一、‌水墨江南的“双面绣”‌

小恒用无人机掠过苏州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玻璃幕墙倒映着千年虎丘塔的轮廓,无人机俯冲的瞬间,古典园林的飞檐与智能工厂的机械臂形成超现实对话‌。他走进无锡惠山泥人作坊,记录非遗传承人指尖捏塑的细腻肌理,转场镜头却切向南京紫金山实验室里量子计算机的冷峻蓝光,用“科技与手作”的碰撞诠释江苏的古今交融‌。



二、‌江河湖海的“叙事诗”

跟随小恒的镜头,观众能触摸江苏的“水韵基因”:在扬州古运河畔,他拍摄晨曦中漕船驶过二十四桥的剪影,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吟诵声;转至南通如东海上风电场,巨型叶片劈开波涛的画面与《茉莉花》旋律交织,演绎“传统民乐与新能源交响曲”‌。他探访洪泽湖渔村,记录渔民“水上收蟹”的劳作场景景,又潜入常州石墨烯小镇,用微距镜头展现纳米材料的波纹与湖面涟漪的视觉呼应‌。

三、‌市井巷陌的“活态博物馆”

小恒的“烟火叙事”在江苏更显丰盈:

南京夫子庙的鸭血粉丝汤蒸腾热气中,他捕捉游客与老南京人拼桌共食的温馨画面;苏州平江路的评弹声里,镜头扫过旗袍店量体定制的银发匠人,又与隔壁AI试衣镜的虚拟换装形成趣味对比‌。在镇江锅盖面摊前,他让老板演示“面锅里煮小锅盖”的绝活,旁白却调侃:“这锅盖比ChatGPT更懂面条的‘算法’!”引发年轻观众的弹幕狂欢。

“江苏的美,是镇江西津渡石板路上明朝车辙与高铁轨道的时空叠印,是南通蓝印花布里藏着的物联网基因。”小恒在他的社交平台说到。

这位以记录城市灵魂见长的创作者,正用“水韵叙事”重新定义江南—在这里,每一滴水都倒映着五千年的文明,每一朵浪花都在奔向未来的海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