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详解被拖欠工资九种可以要回工资的方法,你知道几种?有何利弊?

「法律解答」

第一、协商解决,即直接要。

协商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有高效、尽快落袋为安的优势,正所谓先礼后兵,还可以降低仲裁、诉讼等方式的法律风险以及执行风险。

另外,劳动者在协商的同时还可以固定搜集证据,了解公司未足额发放或拖欠的具体原因,明白并准确计算好具体的欠薪金额。倘若公司存在拒不补发或支付,还可以先向公司发出《支付拖欠工资告知函》,避免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因为并不是每一种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均可以要求提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获得经济补偿。

第二、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

即便2025年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平台。


这是由人社部开发的一款小程序,看清楚,这是国家级别的,可不是地方级别的,可以有效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致力于快速解决劳动者欠薪问题,尤其是建筑工程行业的农民工欠薪问题。

但是效率上并不一定具有优势,因为消息会层层传递,最终交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处理,即受到相关部门工作效率的制约。而且其本质还是劳动监察。

第三、劳动监察。

这种方法很常见,劳动者可以去实际工作地或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需要带上劳动合同和欠薪的证据。倘若劳动监察确认属实,便会督促公司履行,公司还不履行便会作出行政决定书要求限期履行。

但是需要注意,劳动监察一般只处理企业违法事实非常清楚的情况,一般仅处理基础工资发放的争议,对于提成工资、奖金、绩效工资、年终奖、未休年休假工资等他们一般会建议劳动者直接走劳动仲裁手续。

第四、让用人单位以刑化债。

倘若劳动者完成第四种方法或第六、七种方法进入执行阶段,用人单位依旧不履行的,那么劳动者既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要求公司履行,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追求用人单位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只要拖欠五千以上就可以入刑,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具体可参考,《》)

第五、个人所得税APP进行申诉。

这种方法有缺点,不宜在网上讲太多,优势很明显,偷税漏税这件事老板看到就怕,税务的查处力度可是杠杠的。

第六、倘若有工资欠条的,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诉。

这里的工资是狭义的工资,就是基本工资以及固定工资,至于提成工资、加班工资、未休年休假工资等等不在这个范围里,不要搞错了。

看起来缺点很明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五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提起诉讼,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人民法院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第七、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八、劳动仲裁。

这是常规武器了,倘若金额大,则需要经过一裁二审,时间较长。如果只是讨薪,劳动仲裁可能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一般需要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九、12345市民热线

这也是常规武器之一,至于效果嘛,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有些地方效果很感人,其本质还是劳动监察为辅、劳动仲裁为主。

上述方法笔者用deepseek列出表格和优先级以及优缺点了,请自行斟酌。

优先级

方法名称

核心内容/适用场景

优点

缺点

1

协商解决

直接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补发欠薪。

高效、快速落袋为安;降低法律风险和执行风险。

依赖公司配合,可能无法解决复杂争议。

2

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

人社部开发的全国性平台,尤其适用于建筑工程行业农民工欠薪问题。

国家级平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效率受地方部门制约,本质仍为劳动监察。

3

劳动监察投诉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需劳动合同及欠薪证据),处理违法事实清楚的欠薪(如基础工资)。

行政督促执行,可责令限期支付。

仅处理明确违法事实,复杂争议(如提成、奖金)需转仲裁。

4

刑事追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执行阶段公司仍不履行时,可举报追究刑责(欠薪≥5000元)。

威慑力强,企业主可能迫于压力支付。

需满足刑事立案条件,举证要求较高。

5

个人所得税APP申诉

针对企业未足额申报工资的偷税漏税行为进行税务申诉。

税务查处力度大,企业面临高额罚款风险。

可能涉及敏感问题,需谨慎操作

6

法院起诉(工资欠条)

凭工资欠条直接向法院起诉(仅限基本工资、固定工资)。

程序简化,无需劳动仲裁前置。

不适用提成、加班费等争议;需明确欠条证据。

7

申请支付令

依《劳动合同法》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强制要求支付欠薪。

法院直接介入,流程较快捷。

支付令可能被异议失效,实际执行效果有限。

8

劳动仲裁

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解决欠薪争议(尤其金额较大或复杂案件)。

法律效力强,覆盖所有薪资类型(含提成、年假工资等)。

一裁二审耗时长(可能1-2年),需专业法律协助。

9

12345市民热线

通过地方政府热线反映问题,转交劳动监察或仲裁处理。

操作便捷,地方政府可能重点督办。

效果因地而异,本质依赖地方执行力度。

声明:本公众号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本人发表文章时的观点,不视为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鉴于劳动争议、各类纠纷案件性质特殊,每个地方有各自规则,建议具体问题咨询律师,谨慎引用。如您有意就相关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我们联系。

零言法语


作者:王之焰,律师

上海国狮律师事务所

法律、工商管理双重背景。曾在上海市司法局以及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就职,从事审判工作六年以上,司法实践经验十年以上,知乎法律话题下优秀答主。

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实务操作经验,在上海市律协发表过多篇专业文章,多次接受界面新闻、北京商报等权威媒体采访。处理劳动争议、执行案件以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民商事执行案件1000+件.

团队专业致力于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常年法律顾问、公司架构规划、公司治理、公司合规、刑事风控以及执行清收。

手机:18116324203

电子邮箱:starylight_cn@163.com

个人微信号:starylawyer

律所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28号久事大厦23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