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今年的养老金实现21连涨,上涨幅度在3%左右,换算下来相比较去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少上涨了20元。
另一个是人大代表提议,交过公粮和农业税的农民视同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换句话说是提议交过公粮和农业税的农民,也能和城镇职工一样,每个月领大几千元的养老金。
这哪是冷冰冰的提议?分明是1.3亿人农村老人无声的集体呐喊。
说到这里我想替中国上亿万农民问问:凭什么城镇居民一句“视同缴费年龄”能换来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农民交了一辈子公粮,却换不来体面晚年?
一、历史贡献被“制度性抹杀”
交公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根据《农业税条例》规定,农民所缴纳的农业税普遍在产量的15.5%。
同时除了税率之外,农民上交的粮食还要精挑细选,提前去除瘪谷、杂质等有问题的粮食,可以说是农民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抬进了工业强国之列。
可随着2006年农业税的取消,工业逐渐反哺农业。
讽刺的是城镇居民用工龄证明,就能视为同等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那些交了一辈子公粮的农民,连“工龄”两个字都不配提。
农民用自己的青春填饱了千家万户的温饱,到头来却解决不了自己的温饱。
二、参保“陷阱”:最低档缴费,最高档绝望
有专家建议:农村可以缴纳养老保险,给自己晚年体面的生活。可专家不知道的是,很多农民连每年最低200元的养老保险都没有。
不是他们不想交,是真拿不出来!
河南的王大爷算过一笔账:一亩小麦能卖900元,去除种子、农药、人工等成本,一亩小麦的利润不超过500元。而自己的降压药,一盒就要58元。
一年200元的新农保看着不多,却要连续缴纳3000元,每个月才能多领30元,这对大部分农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想有个可观的晚年生活,可以选择每年缴纳6000元的档次,可大部分农民种地一年的收入也没有6000元!
专家不会想到,他们坐在办公室喝着30元一杯的星巴克拿铁,河南农民需要用200多斤小麦才能换到这杯咖啡。
三、土地养老“骗局”
“农民的消费不高,有土地就能养老”——这句世纪谎言,骗惨了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农民有土地不假,消费不高也不假,可这样就能养老显然有些天方夜谭。
先不说能不能干得动的问题,就问问生病怎么办?
农村不比城市,几百米一家药店,几公里一家卫生院。
农村的药店基本都是建立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几十个村子才有一家药店,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买盒药就像经历一场艰难的冒险。
更荒诞的是收入支出不对等,农村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虽然可以自己在家门口种菜、喂鸡,可平时的人情世故、买药却需要真金白银的支出。
一亩小麦赚500,买药花600,这不是种地,这是“负翁”自我修养。
农民的出路在哪?
重视农民的功绩:人大代表张翼提议把公粮视为同等缴费年限,同时提出了给60岁的农村养老金提高到600元左右,两位老人每个月能领到1000多元的养老金,必然能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也能减轻子女的重任。
养老金城乡一体化:尽管早些年就提出了养老金城乡一体化,可目前只有上海、杭州发达城市才落实这项政策,大部分城市的两者养老金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要尽早落实养老金城乡一体化,让农民也能过上幸福的退休生活。
当我们刷着抖音,看着本该享受退休的农村爷爷奶奶们,还在为生活而奔波时,可曾想过:这些用脊梁撑起国家粮仓的老人,正在经历怎样的人间疾苦?
农民不求与城里人同富贵,也不是同情,而是能挺直腰杆是拿着养老金存折自豪地说:看,当年的公粮没有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