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晚年回忆其辉煌的革命生涯时,曾深情地提及他一生中最紧张激烈的三大战役:宿北战役、豫东战役与淮海战役。尽管淮海战役与豫东战役的威名早已响彻云霄,但宿北战役虽然仅歼敌一个整编师,但由于其独特之处,同样让“战神”铭记于心。
1946年11月,蒋介石派遣“老虎仔”薛岳坐镇徐州,集结25个旅约20万精锐,分四路向苏北解放区推进:这四路分别是宿迁方向戴之奇的整编第69师、胡琏的整编第11师;淮阴方向张灵甫整编第74师;东台方向黄百韬整编第25师;峄县方向马励武整编第26师,妄图切断山东与华中解放区的联系,围歼华中野战军于苏北。
面对华东危局,毛主席于1946年12月电令陈毅、粟裕:“必须打一个彻底歼灭战,否则鲁南、苏北均难巩固”。
针对敌军多路来犯的情况,陈毅和粟裕、谭震林等人商讨后认为在敌军四路中,以进攻沭阳、宿迁的整编第六十九师威胁最大。该师师长戴之奇是国民党“三青团”中央委员,素有“反共”死硬分子之称,且以骄狂自大著称。
虽然与该师同路进攻的整编第十一师更是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一,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但由于该部初到苏北,对当地民情和我军情况均不熟悉,其战斗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粟裕判断整编第六十九师冒进的可能性最大,因此上报中央军委毛主席决定集中力量打击宿迁、沭阳一路敌军。
12月13日,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第11师分左右两路出动。当日夜,山东、华中野战军各攻击部队向宿迁以北以东隐蔽开进。
12月14日,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的预备第3旅一部进至第9纵队坚守之五花顶以南阵地,遭反击后缩回;整编第11师也开始进攻第9纵队之阵地,均被击退。此时,两野战军首长已完全查明了国民党军的进攻部署,决定首先歼灭整编第69师于宿迁以北地区。
12月15日,黄昏时分,到达集结地域的野战军各部队向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分头发起攻击。当夜,第1纵队主力插进井儿头、曹家集之间,其中一部进至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师部驻地曹家集附近,歼灭了该师工兵营和骑兵营大部,并击溃其炮兵团,俘虏600余人,使整编第11师师部一时混乱不堪,无法组织出援整编第69师。同时,第8师全歼据守烽山的国民党军预备第3旅第9团1个多营,攻占了战场制高点烽山。
12月16日,国民党军预备第3旅和第60旅各一部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向烽山连续反扑,被第8师击退。当日晚,第1纵队再度向整编第69师与整编第11师的接合部纵深插入,攻占了老虎洞、高家洼等10余个村庄,直逼罗庄、傅家湖,并以一部兵力进据三台山,切断了整编第69师的退路,构成了对整编第11师的阻击正面。至此,华野完成了对整编第69师与整编第11师的战役分割,并对整编第69师形成了分割包围。
12月17日,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为解整编第69师之危,令整编第11师一部在预备第3旅的接应下沿宿新路向北增援。我第1纵队及第8师等顽强战斗,牢牢控制住了烽山,并迫使整编第11师等全线溃退。当日晚,第8师向晓店子预备第3旅发起攻击,仅25分钟即突破敌之前沿,转入纵深战斗。至午夜,全部歼灭了预备第3旅。
12月18日,第1纵队主力向罗庄整编第69师之第60旅发起攻击,至16时将其全歼。被围困在人和圩的整编第69师师部待援无望,下午率部突围,被第2纵队主力截击折回,被歼600余人。当日夜间第2、第9纵队向人和圩整编第69师师部及第276团发起攻击,至翌日5时将其全歼,中将师长戴之奇自杀,少将副师长饶少伟被俘。困守苗庄的第41旅残部于19日拂晓分南北两路突围,除其旅长等少数人逃脱外,其余被歼。
宿北战役我军指挥所旧址“三仙洞”
在围歼整编第六十九师期间,鲁南、涟水盐城等方向,粟裕部署部队节节抗击进犯敌军,有力牵制了敌人,特别是敌军王牌整编第七十四师被阻止在六塘河以南,使其无法来援整编第六十九师,从主战场南侧保障了宿北战役的进行。
长期以来,由于宿北战役仅歼敌3个半旅及整编11师一部共计2.1万余人,其战略意义被忽视,但此战开创了华东野战军乃至全军的多个第一:
即首次成建制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其覆灭标志着解放军首次在正面战场击溃美械精锐,极大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士气。
战前毛主席亲自调整指挥体系,由陈毅负责大政方针,粟裕全权指挥战役,开创了“战略与战役指挥分离”的先例,为后续大兵团作战奠定基础。
此战解放军以24个团主攻整编69师,28个团阻援其他三路敌军,局部形成5:1的兵力优势,并通过穿插分割将敌69师与11师割裂,再将其分割为四块逐一歼灭,首次实践了毛主席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
毛主席在贺电中称此役为“人民解放战争”概念提出后的首场大规模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