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黎



最近在读《曾国藩传》。今天刚好看到了太平军起义,曾国藩二次出山后,与好友胡林翼联手攻占安庆这一段。

"安庆是长江边上的重镇,决定着长江上的航运安全,南京之所以能一直保障安全和粮饷供给,就是因为太平军掌握了安庆,掌握了长江的运输线。"——《曾国藩传》

安庆的地理位置绝佳,处于高地,从高处往下看,视野很好,是太平军进入湖北的征战基地,且安庆段长江离城墙很近,江上行驶的船只上的人员,甚至可以看到城墙上正对着他们的火炮炮管的内部。

所以,安庆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曾国藩想要带领湘军往南京推进,就必须要先拿下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

太平军并不是一般的起义军,他们的首领擅长运筹帷幄,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对行军打仗的技巧颇有见解。

因此,太平军有一个特点就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而曾国藩则与之相反

他的打仗技巧可谓没有技巧,因为他的战术方法就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是什么意思?

湘军行军打仗,非常重视扎营。他们一般每天行军四个小时,扎营四个小时。

他们扎营可讲究了。

"首先环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沿着沟再筑起两道高墙。"——《曾国藩传》

而且他们对沟的宽度、深度和墙的高度、厚度都有明确的要求。

而高墙修好之后,晚上还要有专人站岗,保证军队的安全。

湘军为什么如此重视扎营?

一是因为湘军在刚刚成军出战的时候吃过大亏,那时候他们没有经验,扎营扎得不牢靠,被太平军突袭的时候,损失极大。所以,曾国藩就总结出了一条经验:"扎硬寨。"

二是因为曾国藩的"主客"思维,这也是让曾国藩拿下安庆的重要法宝。



曾国藩自认不是个聪明的人,他说:"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而他的"主客"思维,其实也是一种"笨"办法。

他认为,打仗的时候,主动进攻的人是客,而等着对方进攻的人是主。

他说:"守城者为主,攻城者为客。"

湘军每到一座城池,都会在城外先挖两道长壕,把城池包围住,里面的长壕是为了断绝城中的粮草接济,外面一道长壕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敌军援军的袭击。

两道长壕建起后,湘军就彻底反客为主。

城里粮草有限,迟早有用完的一天,军队为了不被饿死,只能主动突围,他们主动攻打湘军,湘军就成了主。

若是相反,湘军不自己建营地,而主动去攻打对方,他们要面对的不但是城墙上的枪林弹雨,还有后方敌军的突袭,被前后夹击不是没有可能,这种情况下,湘军就处于客方,毫无主动权,等于被敌军牵着鼻子走。

曾国藩的这种思维做法最大的妙处就在于,先让己方立于不败之地,再诱敌深入,让敌军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打仗。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到了《水浒传》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他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对打,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部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在《水浒传》中,关于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描写是这样的:"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经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上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林冲先退一步,诱使洪教头进一步,等洪教头自乱阵脚之后,林冲再出手一击致命,这驾自然就打赢了。

毛泽东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强弱对敌,弱者先退让一步,观察好形势,再后发制人,就可以取得战斗的胜利。

林冲退一步观察形势是自然反应,曾国藩筑墙反客为主是经验教训,其实这二人都不能称之为弱者,但是他们却能将自己放在弱者的角度去考虑赢的方式,这就是他们胜利的重要原因。



《孙子兵法》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就是说,善于打仗的人都知道,自己往前冲不能赢,而要等着敌人自己暴露缺点,把机会送到你面前。

曾国藩没有其他稀奇古怪的想法和机灵百变的技巧,他的方式只有"结硬寨,打呆仗",其特点就是反客为主,以静制动。

所以,曾国藩自认为自己用的是笨办法,然而,笨到极致,就是聪明。

这就是曾国藩的智慧。

以上。

参考:《曾国藩传》

作者:大黎,用有温度的文字,说想说的话。

古人的智慧无穷无尽,后辈吸取其中万分之一也能受用终身了。

谢谢阅读~

点个赞再走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