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同时也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头歪了,下面自然也跟着倾斜。

每个调皮孩子的背后,往往都站着一位或多位不负责任的家长。

比如,就在3月23日,因为一个孩子在花园肆意破坏花朵,引发了游客的强烈不满,甚至被骂之后。

这位孩子的父母再次用行动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



一、肆意破坏的小孩

三月份,正值春光明媚,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

每逢周末,总有许多家庭结伴出游,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不过,美景当前,却总会遇到一些扫兴的事情。

例如,在3月23日南京的一个春日周末,许多人兴致勃勃地来到一处百花盛开的公园。



从视频和照片中可以看到,公园里的花卉竞相绽放,樱花淡雅,海棠灿烂,郁金香艳丽……如此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成百上千的游客正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然而,在这和谐美好的氛围中,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



只见一个大约五六岁大的男孩,无视公园规定,径直闯入花丛之中。他不仅随意踩踏,还兴致勃勃地采摘鲜花。

这一行为让正在赏花的游客们心中十分不悦。

更令人气愤的是,孩子年幼无知可以原谅,但他的父母就在旁边看着,却没有丝毫阻止的意思。



面对这样一家人的行为,有游客实在看不下去,决定出言制止。

比如这位戴眼镜的男子,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当时他正与女友一起游玩。

当他看到男孩肆无忌惮地破坏花朵时,便快步上前,要求男孩立刻停止这种行为。



可是这个孩子哪里是那么容易劝服的?

面对眼镜男的劝阻,男孩一边继续采摘花朵,一边满不在乎地说:“我就不出来!”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眼镜男的怒火,随后这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子也开始口出恶言:



“真是有人养没人管教的东西!”

这句话一出口,站在一旁看着孩子破坏花朵的父亲显然不乐意了。

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会如何回应呢?



二、什么是称职的家长?

随着眼镜男的辱骂,原本在一旁若无其事的家长终于坐不住了。

只见这位家长气势汹汹地冲上去,与眼镜男激烈争执起来。

他先是质问对方:“你骂谁呢?再骂一句试试!”

接着还不解恨地试图动手打人。



好在周围游客众多,眼看可能要发生肢体冲突,赶紧上前将两人拉开。

尽管身体被拦住了,但眼镜男心里依然憋着一口气,尤其看到明明理亏却还嚣张跋扈的家长后,不甘示弱地喊道:



“我就骂你了!”

接下来,双方开始了激烈的争吵。男孩的母亲以及眼镜男的女友也没有闲着,纷纷加入其中。

争吵越来越激烈,火气也越来越大,很快那位家长直接脱掉外套,威胁对方:



“我宁可不要工作,也要收拾你!”

一边说着,一边又想动手,当然最终还是被周围的游客死死按住。

就这样,在大家的拉扯下,双方吵了好一阵子才勉强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当看到自己的父母与对方争执得不可开交时,那个之前还在采花的孩子似乎意识到错误,试图拉住父母,让他们不要再争吵。



可惜已经情绪失控的家长完全无视了孩子的举动。

事件曝光后,有人认为眼镜男多管闲事,而且说话也不该那么冲,上来就骂人。

但也有不少人觉得眼镜男做得对,年龄不是犯错的理由,小孩子做错事就应该受到教育。

相比于孩子,熊孩子的父母才是最应该批评的对象。



确实,回顾整个事件,眼镜男的行为固然有失妥当,但真正需要指责的还是那对父母。

孩子年幼无知可以理解,但作为家长呢?难道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社会公德心吗?

也不要说什么家长因为孩子被骂而生气。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没有底线的纵容,而是正确引导孩子,否则才是真正害了孩子,甚至是毁了一个家庭。

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三、孩子不教,父母之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年来,熊孩子玩火烧车的事件屡见不鲜。

而在这些案件中,除了直接肇事的熊孩子外,他们的家长同样频频现身。

比如今年1月21日发生在辽阳市的一起堪称经典的熊孩子闯祸事件。



当天下午,某个熊孩子放学后跑到附近的一家停车场玩耍,并且点起了火。

结果引发了一场大火灾。

到底有多严重呢?

根据目前的一些消息显示,这场由熊孩子点燃的火焰成功引发了连环大火,烧毁了价值超过6000万元的数十辆豪车!



那么,你觉得这位熊孩子的家长得知此事后的反应会是什么?

赶来的家长并没有因为孩子闯下大祸而感到愧疚,反而振振有词地表示:

“我孩子不是故意的,听清楚了吗?还录了像。”

看到这位家长的表现后,人们总算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熊孩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估计以前这个熊孩子每次犯错时,都是这样被家长包庇过去的。

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孩子年纪小,还没有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但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却无法逃避法律责任和巨额赔偿。



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

作为父母,没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反而因为溺爱,放任孩子胡作非为,亲手将孩子引入歧途。

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就应该为孩子的错误买单。



结语:

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也不要因为恶小而为之。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从小抓起,更要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让孩子从小学会分辨是非善恶。



请所有家长务必牢记,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引导他走上正路,而不是一味地纵容和溺爱。

无数惨痛教训早已告诉我们,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啊!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