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这次真是胆子大,竟然敢在俄罗斯面前摆弄核武器,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普京向来以严肃著称,要是换作梅德韦杰夫,估计早就笑出声了。

俄罗斯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直接公开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一名英国雇佣兵从趾高气扬到最终跪地求饶的全过程,狠狠地回击了英国的挑衅。



«——【·一艘潜艇,真能让俄罗斯瑟瑟发抖?·】——»

事情要追溯到今年3月中旬。

英国首相斯塔默刚刚结束对执行200多天海上任务后返港的"前卫"号核潜艇的视察,便立刻对着媒体发表了一番言论。

他的话语中暗藏玄机,说什么俄罗斯“欣赏”英国的核能力,还特别强调俄方“对这种武器的可靠性印象深刻”,试图营造出一种让俄罗斯感到恐惧的氛围。

不仅如此,英国军方的大佬们也迅速跟进。

曾服役皇家海军37年的退役少将克里斯·帕里更是直言不讳:一艘三叉戟潜艇足以摧毁40座俄罗斯城市!



所谓的三叉戟计划包含了四艘核潜艇,名字听起来十分威风——"先锋"、"胜利"、"警惕"和"复仇"。

理论上,每艘潜艇最多可以携带16枚弹道导弹,而每枚导弹又能装载12个独立核弹头。

简单计算一下,一艘潜艇理论上可以一次性发射192枚核弹头,这些导弹飞行速度可达19马赫(约每小时13,000英里),从按下按钮到目标被摧毁,仅仅需要30分钟。

但仔细想想,英国这次的核威慑背后似乎有些底气不足。



一方面,这几艘备受吹捧的核潜艇实际上已经相当老旧。

最古老的"先锋"号于1993年服役,而最新的那艘也是1999年的产物,都已经超过或接近25年的服役期限。

另一方面,近年来英国的三叉戟系统测试频频出现问题。

2024年1月,"先锋"号在测试时导弹刚离开水面就掉入海中;2016年,"复仇"号的测试同样以失败告终。

这样的表现,怎么看都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尽管如此,老帕里依然嘴硬:虽然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测试主要是为了检验发射过程,大家太过关注导弹的失败了。

没错,装备确实有些老旧,但威力依旧强大!这话听起来怎么像二手车商在推销一辆漏油的老爷车呢?



«——【·俄罗斯亮王牌,英国佬被抓,核威慑成了笑话·】——»

面对英国人的核威胁,俄罗斯人可不是好惹的,他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反击策略。

一方面,俄罗斯高调宣布了对被俘英国公民詹姆斯·安德森的判决结果——19年监禁!

根据俄罗斯侦查委员会的说法,这位名叫安德森的年轻人是一名“雇佣兵”,2024年11月携带武器跟随乌克兰军队非法入侵俄罗斯领土,并对平民实施犯罪行为。

从3月3日到5日,俄罗斯法院秘密审理了安德森案,最终判定他前5年在监狱服刑,剩下的14年则在严格管理的劳改营度过。

这一判决无疑是对所有想去“乌克兰旅游”的西方年轻人发出的警告:想来玩?欢迎啊,我们已经为你准备好了19年的住宿!



另一方面,俄罗斯专家直接对英国的核威慑能力提出质疑。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的伊戈尔·科瓦廖夫在接受采访时毫不留情地指出:英国的核武器根本不是独立的!

他说得一点没错:英国潜艇上的导弹都是从美国租来的,英国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载具”。

从导弹的任务设定到使用授权,全都掌握在美国人手中,这不就相当于说英国的核威慑其实是在借势吗?

科瓦廖夫还补充道:论核弹头数量,俄英两国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英国那点家底连给俄罗斯挠痒痒都不够!



事实上,英国三叉戟系统与美国的关系确实难以分割。

早在1958年,美英两国就签订了《互防协议》,展开了核武器合作,在这个框架下,英国的核武器系统在技术上高度依赖美国,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三叉戟导弹本身就是从美国租借的,英国潜艇还得定期前往美国乔治亚州的国王湾基地进行“维护”,每年为此支付大约1200万英镑的费用。

虽然潜艇是英国自己制造的,但很多核心设计和关键零部件都来自“美国制造”,核弹头的气体储存器在美国生产,导弹的制导系统也是美国德雷珀实验室的产品。



这样看来,英国的核武器就像是用美国的发动机和方向盘组装起来的汽车,虽然车身和外壳是英国造的,但关键部件都是进口货。

不过,在实际操作层面,英国确实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

根据英国国防部的官方说法,只有英国首相才有权授权使用英国核武器,美国政府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

英国国防部更是明确表示:“美国政府不能阻止、否决或禁止英国使用自己的核武器。”

与美国的核武器系统不同,英国的核武器没有所谓的“许可行动链接技术”。



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英国潜艇指挥官在获得舰员支持的情况下,无需来自指挥链的特殊授权码就可以发射导弹。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英国本土被彻底摧毁,潜艇指挥官将依据首相预先写好的“最后指示信”行事。

这封信被锁在潜艇保险箱中,内容高度机密,据说可能的选择包括:反击、不采取行动、投靠盟国,或者由指挥官自行决定。



所以,英国核威慑的真相是:硬件上依赖美国,决策权上相对独立。

这就像是一个人买了一辆高档进口车,虽然零配件和保养都依赖原厂,但开不开车、往哪儿开,确实是车主自己说了算。



«——【·核威慑游戏新玩法·】——»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核威慑仍然是国际关系中的“王牌”,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英国已经意识到其三叉戟系统老化的问题,正计划用新的"无畏"级潜艇取而代之,这些新潜艇预计2028年开始服役,到2032年完全取代现有舰队。

这项计划花费不菲,预计总成本约为1670亿英镑,平均每年花费约56亿英镑,这相当于英国每年为核威慑支付的“保险费”。



同时,英国还调整了核战略,将可储备的三叉戟核弹头上限从180枚提升至260枚,不再公开可部署弹头的具体数量,改为“刻意模糊”政策。

这就像是打扑克时故意不让对手知道自己手上有几张牌一样,增加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威慑效果。

有趣的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英国公众对更换三叉戟系统的支持率显著上升。

根据YouGov民调,支持率从2021年9月的34%飙升至2022年3月的45%,到2025年1月更是达到了46%;而支持完全核裁军的比例则从23%下降至13%。

显然,战争的阴影确实能够改变民众的“安全观念”。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