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总有人为了一口河豚的“鲜”付出惨痛的代价。

河豚,这种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的鱼类,凭借肥美肉质成为老饕们追逐的对象。



别看古往今来,有那么多人赞颂河豚鲜美,它的身上可带着致命的毒素!

摄入0.5毫克就足以让一名成年男子死亡。



2024年3月,江苏常州一对夫妻因食用自制的河豚料理双双中毒。

丈夫一度心跳呼吸骤停,妻子也出现四肢麻木、头晕等症状。

经检测,两人体内均检出河豚毒素,所幸送医及时,摄入的毒素量较少,才勉强逃过一劫。



这并不是第一例食用河豚中毒进医院的,此类事件每年都会发生。

广东疾控统计显示,近半数中毒案例,都是因为食用者明知道河豚有毒,可还是为了满足冒险、猎奇的心理去尝试,导致中毒。

河豚毒素究竟有多可怕,为何连经验丰富的老厨师都无法保证完全规避风险?

河豚的毒有多厉害?



河豚体内的河豚毒素(TTX)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自然界神经毒素之一,仅需要0.5毫克即可致死,毒性强得可怕。

0.5毫克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粒盐的十分之一。

这种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钠的1250倍,甚至比眼镜蛇毒都要毒上10倍!



河豚毒素对热极为稳定,即便将河豚高温烹煮四小时,其体内毒素依旧无法分解。

这意味着无论怎样烹饪河豚,不管是红烧还是熬汤,其体内的毒素都可能残留。

河豚身体内的毒素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它的内脏、血液、鱼皮和鱼头的毒性尤为强烈。



以河豚的卵巢为例,在春季河豚繁殖期时,它的毒性达到巅峰,只需要一颗米粒大小的组织,就足以置人于死地。

即便为人工养殖的“小巴鱼”(未成熟河豚),其肝脏依旧含有剧毒。



2024年时,上海的一名患者就是仅仅食用了养殖河豚的肝脏,便出现了四肢麻痹、呼吸衰竭的症状。

食用河豚中毒后,河豚的毒素会直接攻击人类的神经系统,潜伏期最短只有10分钟。

当人类食用含有足量河豚毒素的食物后,毒素会迅速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



中毒者初期常有口唇、指尖麻木之感,且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随着毒素的扩散,将会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最终会因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

更残酷的是,整个过程中患者始终保持清醒,却如同被无形枷锁禁锢般无法动弹。



广东省疾控数据显示,中毒者死亡率高达60%,幸存者也可能因脑缺氧遗留后遗症。

目前全球尚无河豚毒素特效解毒药,医院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洗胃、呼吸支持为主,这些治疗方式也不是百分百能保命的。

其实预防河豚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管住嘴。



坚决不碰野生河豚,这是底线。

野生河豚的毒素含量因海域、季节差异极大,无法凭借经验判断。

如果非吃不可,那就做好心理准备,慎重选择养殖产品。



仅可食用经国家审批的加工企业生产的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且须确认包装有可追溯二维码,食用量也不宜过多。

同时,也要警惕那些“伪装者”。

织纹螺、鲎、虾虎鱼等也可能含河豚毒素,切勿为了满足猎奇心理选择食用。

食用河豚中毒的案例

河豚毒素极为强烈,食用河豚中毒的案例可谓触目惊心。



就在今年的3月6日,江苏的一对夫妻和朋友聚餐时,因食用自制的河豚双双中毒。

这对夫妻自认为处理过多次养殖河豚,抱着侥幸心理又食用了河豚。

食用两小时后,夫妇俩开始出现河豚中毒的症状,其中丈夫食用较多,甚至出现了心脏骤停的状况。



由于送医比较及时,摄入剂量都不太大,二人均已脱离生命危险。

人工养殖的河豚也并不代表没有毒素,不要放松警惕,它的内脏仍然是禁区!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食用河豚,人类很渺小,生命很脆弱,不要挑战大自然的权威。



河豚中毒事件,此次并非首例。自人类食用河豚起,中毒事件便每年时有发生。

距离这对夫妻中毒的半年之前,在2024年9月,温州就有一名男子食用河豚干煮面后全身瘫痪,无法动弹。

他的自主呼吸在中毒后将近消失,情况十分危急。



当医生问及家属他的饮食史时,家属竟然还在隐瞒。

医生排查无果,知道家属偶然间提及“河豚干”才锁定病因。

所幸救治及时,经过连续血液净化,该男子在3小时后恢复了意识。



如果其家属没有提起“河豚干”,那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河豚的毒素生命力极其顽强,可长期留存于河豚加工制品中,即使经过是晒干、腌制,也无法完全消除。

食用河豚死亡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这里并不一一举例。



除此之外,对携带河豚毒素的部分生物亦需警惕,诸如织纹螺、鲎、虾虎鱼等。

可以说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口欲,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造成了多少悲剧!

这些悲剧本可以避免,不要为了自大而忽略危险,用自己的生命买单!

结语



河豚的鲜美自古以来被许多人赞叹,可这份“至鲜”的背后却藏着致命的威胁。

血淋淋的案例每年都在上演,部分中毒者都没能走出医院。

即使是人工养殖的河豚,鱼肝却依旧致命,即使是晒干的河豚干,都有可能携带毒素。



眼下已经开春了,正值河豚繁衍期,毒素飙升至顶峰。

那些侥幸的心理,可能分分钟让你付出生命的代价。

其实杜绝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远离这些危险食物,人间的美味那么多,何必要闯鬼门关呢?

参考:
新闻晨报:吃了自己煮的河豚鱼中毒了?上海这个急诊室近日收到一病例,人工养殖也要警惕 2024-05-07
光明网:0.5毫克就会致命!江苏夫妻吃自制河豚料理双双中毒 2025-03-16
广东疾控:0.0005克足以致命!煮熟也不行!认准这些海鲜有风险→2024-10-3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