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经常会流传着“蟾蜍祛毒偏方”,而且还会流传具有壮阳等功效,尤其是对于广东来说,他们有不少人会将其作为食材和药材,尤其是在多间饭店中,就提供相关的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所谓的流传,却根本没有任何的依据,在3月21日,珠海一男子就因食用蟾蜍中毒身亡,而且根据相关数据的报道,每月均会有人因食用蟾蜍而中毒

那么,蟾蜍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为何仍有这么多人冒险食用?



  • 掌上春城 2025年3月22日 关于不要吃!含剧毒!无解药!已有人吃后身亡,疾控紧急提醒的报道

民间流传偏方

对于蟾蜍(癞蛤蟆)很多人都会与青蛙混为一谈,但其实蟾蜍的皮肤略微粗糙,而且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皮肤腺,尤其是在耳朵后更为明显,而它身体中所分泌的白色乳状液体或黄色液体是蟾蜍毒性的来源。

要知道,它不仅是我国“三有”保护动物,而且还是“五毒”之一,仅需要0.1克的蟾酥就可致人死亡,而且它的体内还携带多种寄生虫,使用后就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从而引发疾病。



蟾蜍

虽然说蟾蜍的毒素可以提炼为药材,但是需要经过批准人工饲养的中华蟾蜍,才可以提取相关成分供药用,但必须经正规程序和科学操作

可是在民间却一直流传着各种“偏方”,例如“蟾蜍祛毒”、“滋阴壮阳”等功能,这也就导致不少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蟾蜍当“药”进食



预防中毒预警

尤其是在武侠小说里经常有身中剧毒后用蜈蚣、毒蛇、蟾蜍等毒物来解毒的情节,但=这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虚构故事,“傻子”才会模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人效仿这种“以毒攻毒”的行为来治病。

如果直接接触蟾蜍,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红疹、瘙痒等不适症状,还有可能引起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如果毒液进入眼睛,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部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蟾蜍

在2024年3月,重庆一男子就因吃油炸蟾蜍后呕吐、腹泻伴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于是在家人的带领下,就来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就诊,诊断为蟾蜍中毒

当然除了消化道表现又吐又拉之外,最危险的类似洋地黄中毒的心脏表现,毕竟当心率缓慢到只有20余次,心脑等重要脏器就会严重供血不足,若不及时就医,很可能发生心脏停跳



提供蟾蜍的餐厅

所以对于民间流传的“蟾蜍祛毒偏方”,就有医学界人士表示,所有的民间偏方均缺乏科学依据,而且有效性及安全性未获任何专业认证

蟾蜍的危害

毕竟蟾蜍是有毒的两栖动物,它的皮肤及腺体中含有多类有毒物质,这其中就包括蟾蜍毒素、肾上腺素类似物等,而这些成分可直接影响心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蟾蜍

当人误食、过量食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后,中毒多在0.5-1小时后出现,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

这时候可能一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就会想,那既然蟾蜍皮肤有毒,我在食用的时候直接去皮不就完事了,或者就是高温、白酒等消毒方式不就好了,这样“毒”就不会侵入到身体里了。



中毒特征

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十分致命的,毕竟蟾蜍的毒性成分不仅存于腮腺和皮肤腺,还可能存在肌肉、肢爪、肝脏、卵巢中,而且一般的烹调法并不能破坏其活性,就算煲汤煮沸,存在于肌肉和骨头中的蟾蜍毒素也不会全部消除。

毕竟广东省微生物检测中心的模拟实验就曾证实,哪怕是经过120℃高温处理2小时后,中华大蟾蜍皮肤提取物中,仍保留76%的毒性成分



毒性分布

尤其是面对蟾蜍毒素,现代医学并没有任何方面的解药,甚至根据新加坡中央医院的重症监护数据显示,中毒患者平均需要72小时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

虽然说蟾蜍看似一个“毒虫”,但它却是农田害虫的天敌,不仅能够捕食大量的害虫,而且还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它还属于一种中药材,是一种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类似偏方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禁止食用蟾蜍,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果当误食蟾蜍后,就可先自行催吐,如用筷子压迫舌根催吐,以减少胃肠道的吸收,或者用催吐、洗胃等方式排除毒素。

而且除了蟾蜍之外,像野生河豚鱼也不能食用,尤其是在3至5月份,可以说河豚鱼皮下脂肪含量最高,肉质鲜美,但同时也是河豚鱼毒性最强时节,仅需0.5毫克就可致命,而且也没有任何特效的解毒药。



河豚

甚至对于生吃鱼胆明目这种民间“偏方”也不得盲目相信,尤其是在湖南、湖北等地,每年都会有人因误食食鱼胆把自己“送进急诊”,而这种行为就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毕竟无论生吃还是熟吃都会中毒,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可能会引起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对于每一种动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对于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随意地猎捕和出售,如果不小心误食的话,就应及时就医



蟾蜍

毕竟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只有我们人人爱护爱护野生动物,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蟾蜍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掌上春城2025年03月22日关于不要吃!含剧毒!无解药!已有人吃后身亡,疾控紧急提醒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3月24日关于每月均有人食蟾蜍中毒 医生指毒性难破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潇湘晨报2025年03月21日关于含剧毒!无解药!广东一男子吃蛤蟆身亡,疾控紧急提醒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大众日报2024年10月21日关于吃蟾蜍中毒!1人身亡,2人抢救……这些“土方子”害死人的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