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普通人的一生只做其中一件事,便可以名垂青史,而周恩来总理却全做到了,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都奉献给了中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

1967年,周恩来的身体已经出现状况,2月2日,周总理因劳累过度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此时周总理根本没有将病放在心上,依然坚持每日每夜的工作,周围的工作人员和朋友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纷纷劝他休息,他虽嘴上答应,却从来不停下手头的工作,大家无奈只能在办公室的门口贴了一张纸条大意是:周恩来同志要多休息,保重身体。周恩来看到门口的字条后,笑着在上面答复道:“诚恳接受,要看实践”。



图 周恩来与蓬皮杜

在处理广交会的时候,周总理长达84个小时的连续工作,终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引发心绞痛,从此以后,周总理每天都要与药为伴。医护人也随时守护在周总理的身边,保证周总理身体不适时,能够及时抢救。这年的10月19日,周总理与自己的老朋友斯诺谈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后,说道:“因为睡得少,我现在身体不好了,所以需要打球蛋白。”

1972年5月12日,周总理的保健医生张佐良在为周恩来做每月一次的小便常规检查时,不幸发现了四个红细胞,这意味着周恩来的身体出现占位病变,果不其然,经过进一步检查,74岁的周恩来确诊为膀胱癌,1973年1月13日周恩来的病情持续恶化,已经出现尿血的症状,3月10日,周恩来不得已来到玉泉山做了第一次检查,经过检查,肿瘤只有0.5公分,很表浅,成绒状,可以手术,经过电灼术,治疗效果明显,一顿时间后,周总理的尿色恢复正常。身体刚转好,周总理又投入紧张地工作中。这段时间,他拖着病体约见了一个和他一样身患癌症的的外国来宾法国总统蓬皮杜。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孤立、禁运。1962年,法国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法国戴高乐将军执政,法国在苏联和美国的两个超级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为了法国拥有独立的外交权,取得更高的国际地位,戴高乐决定争取第三世界中的大国中国的支持,建立以法国为首的国际秩序。此时的中国,中苏关系刚刚破裂,中国也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相同的目的让两个国家惺惺相惜。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图 周恩来

访问大同

1973年9月11日,北京的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道路有些湿滑,周总理早早地来到机场等候,此时周总理的身体恢复没有多久,周围人都劝说着让他在休息一段时间,但是这是法国总统第一次访华,是促进中法友谊的大好机会,周总理想亲自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法国的乔治.让.蓬皮杜此时也身患骨髓癌晚期,全身浮肿,时不时会出现头晕,头疼,流鼻血的状况,为了在美苏之间,在国际上增加话语权,同时他深知自己命不久矣,前总统戴高乐生前一直遗憾未能访问中国,所以蓬皮杜想在自己任期间弥补这个遗憾,决定带病去见见毛主席和周总理。



图 周恩来与蓬皮杜

一辆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一个六十多岁的西方老人从机舱走下来,此时军乐响起,周总理上前一步握住蓬皮杜的手,两位老人一个患有膀胱癌,一个患有骨髓癌,这次握手不只是中法友谊的象征,更是两人为国为民,牺牲自我的惺惺相惜。蓬皮杜的访华之旅拉开帷幕。



图 周恩来

12日下午,毛主席接见蓬皮杜,就两国广泛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谈,到了13日上午,周总理和蓬皮杜就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两次会谈进行的很顺利。随后,周总理安排叶剑英代替自己处理自己不在京的工作,自己则亲自陪同蓬皮杜参观访问。这次他们将访问的地点定在大同,但是大同是山西一个偏僻的小城市,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别说是法国总统,周总理疑惑地问:“总统先生,你怎么知道大同市”,蓬皮杜听后笑着说:“我的父亲在大同传教,所以我很小就知道中国有个大同”

一行人来到山西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开凿于文成帝,一直延续到孝明帝,石窟气势恢宏,内容丰富,保留基本完整。9月15日,大同市到处喜气洋洋,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学生、干部、战士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周总理和法国总统蓬皮杜的到来。上午9点15分,随着一阵火车鸣笛声的消失,周总理身穿一身灰色制服陪同法国总统从火车上缓缓走下来,因为马纳克大使提出,由于法国总统蓬皮杜身体不好,不适于坐长途汽车,可以改乘火车。看到周总理走下来,人民挥舞手中的花束,表达自己的热情,周总理向群众挥手示意,并转身向蓬皮杜一一介绍身边的省、市领导,



图 周恩来与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

随后,周总理走到宾馆,本来舟车劳顿,该休息的周总理却趁着空暇时间开始审阅文件,忙碌的工作着,10点20 分,周总理放下手头的工作,利用去石窟前的20分钟,和大同市的领导进行简单的座谈,此时周总理脸上带着病容,身形消瘦,缓缓走进会议室,一进门,掌声立刻响起来,看到群众的热情,周总理却一扫病态,幽默地对大家说道:“我不是外宾,请不要鼓掌”,随后,又何大家亲切的进行了交流。



图 周恩来陪同蓬皮杜参观西湖

10点45 分,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参观龙岗石窟,并向李治国所长一一询问石窟的来历,艺术价值,和维护情况。参观完石窟后,周总理陪同蓬皮杜在云岗的东小园休息,总理一边喝茶水一边询问前来陪同的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王治秋:“云冈石窟需要几年修好?”因为当时云冈石窟内有些佛像由于长时间缺乏维护,已剩下残羹断臂。王治秋回答道:“最少需要十年”周总理却叹了一口气,说道:“十年太长了,你们重新计划一下,最好三年搞完,时间太长,我估计看不到了,我是活不过21世纪的。”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周总理开了一句玩笑,没想到,是周总理对死亡的坦然面对,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怎么样,他只想抓紧时间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图 周恩来与蓬皮杜

中午,省、市政府欢迎总理和法国总统的宴会开始,宴会厅里布置整洁,气氛祥和,这次餐桌上摆上了不同于以往的山珍海味,而是大同普通的家常饭:金黄的玉米和白里透红的高粱粥。大同群众听说总理喜欢吃高粱米,郊区的农民特地精选了几斤颗粒大又精到的高粱送给周总理品尝,周总理看到后很高兴,兴致勃勃地吃了两截玉茭,一碗高粱粥。

下午3时,蓬皮杜身体已经坚持不住,在宾馆休息,而周总理又马不停蹄地参观严华寺和九龙壁,上华严华寺的台阶又高又陡,身边的陪同人员害怕周总理身体吃不消,想要搀扶着周总理走,但是周总理却拒绝了,说道:“斜着身子可以上去”,就这样周总理坚持独自爬上台阶,走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缓口气。



图 云冈石窟

访问杭州

随后,一行人又从太原机场乘专机来到浙江杭州,周总理在西湖国宾馆得到短暂的休息后,当晚,当所有人都准备休息后,周恩来又招来浙江省的负责人,听取浙江省省委负责人的汇报,并询问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

第二天,周总理兴致勃勃地带着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在印象里杭州应该是风景如画,宋代诗人苏轼曾经写诗称赞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是,眼前的情景却让周总理大失所望,大片的油污漂浮在湖上,丝毫看不到美的影子。随后,周总理对随行的浙江省领导说:“今后西湖内不要用机动船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让外宾在这胜似天堂的湖光山色中一饱眼福,留下一个风景如画的西湖吧。”中午,周总理邀请蓬皮杜来到西湖有名的餐馆楼外楼,楼外楼的杭帮菜很有名,经常接见党和国家领导人,于是周总理早早地就让秘书去打招呼。



图 周恩来

听说周总理要来,服务员和厨师很是兴奋,紧张地忙碌着,周总理的祖籍在江苏绍兴,所以很喜欢吃绍兴菜,厨师特地为周总理准备了绍兴特色菜梅干菜蒸肉,霉千张等,又加上杭州的特色菜西湖醋鱼、油爆大虾。

大家坐好之后,每上一盘菜,周总理都热情地为大家介绍,饭桌上,周总理不愿意扫大家的兴,主动与大家举杯,但是周总理的随行的保健医生张佐良却很担心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只好悄悄地对周围的人说不要和周总理喝太多酒。。

饭后,周总理按照习惯让秘书去结账,周总理每次吃完饭,不想花国家的钱,又不想浪费群众的钱,就自己掏腰包。当地的领导看见周总理的秘书去结账,赶忙拦住,说道:“来到地方了,这钱哪能由周总理掏,我们自己报销。”周总理听到这话有些生气,说道:“今天是我请大家,就应该是我掏钱,这钱怎么也不应该是你们地方报销。”。



图 杭州西湖

于是秘书就去付钱,但是餐厅经理见周总理有些生气不敢不收钱,但是又不敢多收钱,只能象征性地收了十元钱,但是这十元钱根本不够这顿饭钱,秘书无奈只好将这件事又反映给周总理,周总理一向廉洁奉公,不肯占群众便宜,自己请客吃饭怎么能让餐馆掏钱,他立即叫来一个服务人员说道:“这么多菜,十元起那怎么能够,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要弄虚作假。”

服务员看着脸上有些怒色的周总理有点害怕,但是这件事自己又做不了主,只好又去找了餐厅的经理,经理过来后表示再收五元钱,周总理此时脸色有难看,说道:“是多少就是多少,总理和普通百姓一样是要付钱的。”餐厅的经理不好再说什么,就又收了十元钱,这样加起来有二十元。

但是就在赶飞机飞往上海的路上,周总理越想越不对,中午的饭菜规格很高,二十元钱可能不够,但是此时返回去时间已经不够,于是,就让自己的秘书交给了机场的值班人员10元钱,让他抽时间去给楼外楼的餐厅经理。



图 雨中送蓬皮杜

后来经过餐厅经理的仔细计算,这一顿饭不到二十元,一共是十九元五角,这样一来,周总理多付了十元五角钱,既然周总理要把他和普通百姓对待,那么这十元五角就应该找回去,但是餐厅的经理害怕直接寄回去,周总理不会收,就多了一个心眼,就写了一封信,将事情解释清楚,并附上一张饭店菜单和周总理的点菜单,将账目写的清清楚楚寄到北京国务院办公室,并将剩余的10元5角钱通过银行转过去。

这后来的事情,周总理就不知道了,他正在陪同蓬皮杜在上海进行参观,在上海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周总理陪同蓬皮杜参观了上海大厦,参观完后,又去品尝地道的淮扬菜,淮扬菜讲究“和、精、清、新”,为了迎接周总理和法国总统蓬皮杜,上海大厦工作人员专门去古玩会场淘换的器皿以求做到万无一失。

雨中送别

9月17日下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天上海的天空下起了小雨,到了蓬皮杜告别的时候,周总理亲自将蓬皮杜送到上海的虹桥机场,这时雨水打湿周总理的衣襟,周围的陪行人员,担心周总理的病情,赶忙为周总理撑起一把伞,但是周总理却表示不需要,为了对外宾的尊重,两个国家的政治首领坚持在雨中站着。等到蓬皮杜坐的飞机已经起飞后,此时周总理的衣服已经湿透,他才从其他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伞。并转身向身后的工作人员挥手说道:“你们辛苦啦”,周总理就是这样,从来不想着自己,不管自己是否疲惫不堪,不顾自己刚做完一场大手术,他总是温和面对着群众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可谁又知道这幅温和的爬满皱纹的脸庞之下,忍受着多大的疾病的痛苦。



图 参观黄浦江

从山西的大同到浙江的杭州,再到上海连续几天内,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跨越了将近半个中国,普通人走完这么多路尚且撑不住,这对刚做完手术的周总理来说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何况他根本没有给自己休息的时间。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还要抽空了解民情,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他比别人更加忙碌。



图 黄浦江

蓬皮杜走后,周总理没有立即赶回北京,而是留在上海,18日的上午,周总理准备游览黄浦江。周总理登上“友谊号”邮轮,站在船头,静静地眺望着远方的景色,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来到上海,这座城市承载他太多的回忆,有革命时的峥嵘岁月,也有建国后的意气风发,没有人敢上前打扰周总理,直到夜幕降临,工作人员才提醒周总理该走了,当天晚上,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在离开之前,他还向上海的领导强调:上海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坏境保护。



图 周恩来和蓬皮杜

1974年的4月2日,法国政府宣布法国总统蓬皮杜因病逝世。国家代主席董必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联名给法国总统发去唁电,周总理又专门给蓬皮杜夫人发去慰问。

时间来到1975年的9月20日,周总理已经要接受第四次手术,可是,这次手术因为周总理的一拖再拖,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这就意味着周总理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邓小平无奈给医院下达指示:“减少痛苦,延长生命”,12月下旬,周总理已经进入长时间昏睡状态,偶尔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就向自己的夫人邓颖超表达自己的最后心愿:务必遵守约定,死后不要保留骨灰,将骨灰全部撒到祖国的的江河和土地上,丧事从简,规格不要过高,不搞特殊化。

1976年1月8日,尽管经过医护人员的极力抢救,周总理还是永远地闭上眼睛。1976年1月9日清晨,北京所有国旗降半旗致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