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4日至4月6日,放假3天不调休,如果时间允许,一定要带孩子回老家给祖先上坟扫墓。一方面,是传承孝道,一方面,也是给孩子做榜样,让他们懂得感恩和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清明不仅是节日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并且,还是先有的节气,之后才有的节日。并且,清明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今年清明节不一般,60年不遇,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我国古代,记日子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公历不一样,主要是用“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俩俩组合,一共可以组成60组可能。而今年是乙巳蛇年,下一个乙巳蛇年是在2085年。因此,一个完整的乙巳蛇年需要60年才会出现一次。
并且,今年还是一个“双春年”和闰六月,想找一个和今年一样的清明节,不是很容易。所以,说今年清明节“六十年不遇”,也不为过!



清明节这天自古习俗就很多,比如,人们在这一天祭奠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还到郊外踏青,欣赏自然美景,放风筝,享受春天的乐趣。并且,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这天插柳戴柳,寓意驱邪避煞、纪念古人等。还会吃传统小吃“青团”等。其中,上坟扫墓是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上坟扫墓偏选清明节这天呢?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意思是说,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草木萌发。
清明这个时候,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乙”的位置。天干“甲乙”属木,其中甲为阳木,乙为阴木,是草木萌发的时候。
我们这个时候去上坟扫墓,就是把一冬天落下来枯枝败叶扫掉,露出新发出来的嫩芽,古人把这个叫作“生机”。
草木新生与祭奠逝者形成鲜明对照,暗合古人“生死循环”的哲学思想。古人认为,此时扫墓既顺应自然规律,又能借天地“清明”之气表达对先人的敬意。所以,清明这个时候上坟扫墓刚刚好!
扫墓是对祖先的敬仰和缅怀,通过清理墓地、献上鲜花和焚香等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思念。而清理墓地包括割去杂草、清理杂物,象征着保持墓地的整洁和庄重。并且,我们添土象征着给祖先的“房屋”进行修缮,寓意为先人安息之地增添生机和温暖。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添土时需选择干净的土,并避免在不宜取土的方位(如太岁方位、墓主人头部和西北方位)取土。并且,我们祭拜的时候,要先扫墓再添土,体现我们对先人的尊重和感恩。



此外,在民间有“3人不上坟”老话,这3人指谁?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1、上了年纪的人不上坟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雨增多。坟地一般位于村郊外的山上或田间,道路崎岖、坑坑洼洼。对于老人而言,这样的路况存在安全隐患,他们在上坟途中很容易磕磕碰碰,发生意外。
不仅如此,坟地的氛围往往较为肃穆压抑,老人身处其中,容易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进而心情低落,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若是家中有年龄较大的老人,还是建议劝一劝,尽量不要让他们去上坟扫墓了。
2、孕妇不上坟
这点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清明时节降雨增多,道路湿滑,而且坟地通常距离较远。对于怀有身孕的女性而言,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稍有不慎滑倒或者碰撞,都可能危及胎儿的健康,也会对孕妇自身造成伤害 。
所以,孕妇最好不要去上坟,安心待在家里,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安全,这远比什么都重要。
3、身体太弱的人不上坟
春天向来多风,民间也流传着“百草回芽,旧病复发”的民谚。这意味着春季气候多变,对身体较为虚弱的人不太友好。
而我们上坟的地方往往较为空旷,风势可能更大。身体太弱的人如果前往,很容易被风吹袭,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去上坟,先将身体调养好才是首要之事。




除了上面这3类人以外,有的地方认为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上坟祭祖的,像民间俗语“女儿去上坟,娘家断了门”等,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并且,有的地方还规定女儿女婿都不能上坟,上了娘家会越来越穷,像浙江温州、广东潮汕等宗族发达地区,至今仍有一些家族禁止出嫁女参与祖坟修缮等。
当然,这种说法拿到现代,已经不太靠谱了,应该修改一下,毕竟现在有很多人家都是独生子女,女儿女婿不去,谁去呢?再有,自己的祖先自己不能去拜祭,哪有这道理?所以,要改!
对此,大家是怎么认为的?您认为女儿女婿应不应该去娘家上坟祭祖?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