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五角大楼发言人3月17日声明,将持续打击胡塞武装,削弱其军事能力。美军已对也门多个省份发动密集空袭,包括萨达省、哈杰省及荷台达省等,造成当地基础设施损毁和人员伤亡。这些空袭行动的成效并不理想。
美军空袭后72小时内,胡塞武装仍然对部署在红海的“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发动四次连续攻击。胡塞武装的关键指挥设施、武器储备和人员大多隐藏于地下,传统空袭难以对其造成致命打击。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摧毁地面可见目标,但未能有效切断胡塞武装的指挥链和物资供应链。
胡塞武装采用分散化指挥体系和地下化作战方式,使其在遭受持续空袭情况下仍保持作战能力。胡塞控制区域的地下设施网络已形成一个复杂的蜂巢状结构,即使部分节点被摧毁,整体系统仍能维持运转。
胡塞武装在也门构建的地道防御体系已成为区域军事力量无法忽视的战略资产。经过数十年内战,这一地下网络已深入山区腹地,形成纵深防御。要彻底清理仅一公里长的胡塞地道网络,需调动至少200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作战过程中预计将有约50名士兵伤亡。
这些地道工程技术复杂。部分主干地道深达地下60米,相当于20层楼高,足以抵御大多数常规炸弹的打击。地道内部有完整的生存保障系统,包括通风设备、储粮仓库、简易医疗站和饮用水过滤装置。其通信系统更为精密,胡塞武装将现代光纤通信与传统信鸽传递结合,形成一套既能高效传输信息又不易被电子干扰的混合通信网络。
地道网络中设置针对无人机和机器人设备的特殊防御装置——"弹簧门"爆炸装置。这种装置能在探测到入侵设备时自动触发,对隧道清理构成极大威胁。地道交错复杂的布局设计也增加清剿难度,多个假通道和死胡同使进入其中的敌方部队容易迷失方向,成为伏击目标。
传统军事强国在面对地道战时往往陷入战术困境。美军的高科技武器系统,如无人机侦察和精确制导炸弹,在胡塞地下迷宫面前效用大打折扣。无人机的侦察能力受到地下环境的严重限制,精确制导武器难以准确定位和摧毁深埋地下的目标。
特种部队是清剿地道的主力,但面临人力资源限制。美军特种作战部队虽训练有素,但总兵力有限,不足以在广阔的也门山区同时开展大规模地道清剿行动。清理一处复杂地道网络需耗时数周甚至数月,这对美军而言是难以承受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胡塞武装的地道战术核心是拖延时间、消耗敌方资源。若美军冒险发动登陆作战,胡塞武装可迅速撤入地道网络,避免正面交锋,等待美军部队疲惫或补给线拉长时再发动突袭。这一战术与乌克兰军队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困境相似,当时乌军面对俄军的地下工事网络也曾陷入被动。
美军装备训练体系主要针对常规战场设计,对付地道战需要特殊装备和训练,如地道探测雷达、机器人探测器和爆破专家。但美军此类专业人才和设备储备不足,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
华盛顿政治环境也对军事决策产生影响。2024年大选结束,美国国内对海外军事行动的反感情绪高涨。多项民调显示,超过65%的美国选民反对在也门开展任何形式的地面行动。政府面临着减少海外军事干预、专注国内事务的压力。
胡塞武装背后有伊朗提供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这使得任何针对胡塞的军事行动都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地区冲突。登陆作战若失败,不仅会造成美军人员伤亡,还可能让美国在国际上蒙受外交挫折,影响其在中东地区的整体战略定位。
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已不再聚焦中东地区。美军正加速向印太地区转移资源和注意力,以应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挑战。胡塞武装虽然对红海航运构成威胁,但并未直接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这使得华盛顿难以为大规模军事行动找到充分的国内支持。
综合多重因素,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最终决定放弃对也门的登陆计划,转而采取有限空袭和海上封锁相结合的策略,试图在不陷入地面战争泥潭的情况下,对胡塞武装施加持续压力。这一决策反映美国在面对非常规对手时的战略困境,以及地道战对现代军事行动构成的严峻挑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