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会谈持续,乌代表原地等待与美新一轮单独谈判。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当天报道称,在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的会谈结束后,美国和乌克兰团队预计举行新一轮谈判。
双方计划举行单独会议,旨在讨论暂停对能源设施和民用基础设施的远程攻击,以及停止在黑海发动袭击以确保商业航运安全等细节问题。
另据乌克兰国家电视台的报道,乌克兰代表团目前仍在当地等待美俄代表团的会晤结果,尚不确定三方是否会举行三边会谈。
有媒体猜测,此次会谈可能采用穿梭会议模式,即乌俄代表团分别与美国代表团在不同的房间举行会谈,但该消息未获官方证实。
此前,美国和乌克兰代表团23日也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了会谈。()来源:环球时报
乌克兰与美国达成初步矿产协议
乌克兰和美国即将签署一份关于共同开发乌克兰矿产资源的框架协议。这份协议将由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华盛顿会晤时正式签署,标志着此前双方围绕援助“回报”的激烈争吵暂时告一段落。
对外界来说,这份协议的实际内容仍不清晰,但它比之前预期的“霸王条款”版本要温和得多。
起初,美国曾向乌克兰提出过强硬要求,包括让乌克兰偿还高达5000亿美元的援助“回报”,以及要求对投资基金拥有完全控制权,甚至还提出过“一个小时内签字”的最后通牒式姿态。然而,最新版本的草案删去了这些激烈条款,转而采用一种更接近“联合投资”的方式。协议框架提出将设立一个共同出资的投资基金,乌克兰提供资源如国有矿产、能源项目和港口开发,而美国提供资金。所有权比例将与出资金额挂钩,而不再是单方面控制。
尽管整体氛围变得缓和,但很多关键细节仍然模糊。例如,协议中虽提到美国对该基金的控制将遵循其“本国法律允许的最大金额”,但这可能与另一项“按比例持有”的条款发生冲突。此外,协议只用非常模糊的语句提到了对“共同投资”的保护,并没有明确提供安全承诺。而这是泽连斯基此前一再强调的关键交换条件之一:希望通过资源合作换取美国提供长期的安全保障。
目前签署的框架协议不需要乌克兰议会的批准,但未来更具体的正式协议将必须接受立法审议,因此后续的谈判空间依然存在。
1、乌克兰:资源不确定,争取时间更重要
虽然这份协议仍存许多悬而未决之处,但乌克兰方面之所以愿意签署,更多是一种现实策略。首先,它避免了美国在公开场合持续施压和要价的尴尬局面,也为自己争取到进一步谈判的时间。其次,乌克兰的矿产资源真实价值尚未完全清晰。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勘探技术,很多矿藏仍未评估清楚。而且,大约40%的金属资源位于目前被俄罗斯控制的地区,现实上无法开采。此外,协议并未涉及关键的加工和提炼环节,而这些正是资源变现的关键。
这份协议虽然模糊,但从乌克兰角度看,已避免了被迫接受一个不平等条约的风险,也暂时缓解了外部压力。在当前战争持续、资源紧张的背景下,能为未来争取到更多时间和谈判空间,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重要成果。
2、动员困境:士兵短缺愈发严重,动员手段引发社会反弹
乌克兰目前正面临严重的兵源不足问题。尽管冲突仍在持续,尤其是在东部前线伤亡惨重,但越来越多的潜在新兵选择躲藏或出逃,动员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为此,征兵官员加强了执法力度,甚至演变成胁迫式抓人,引发了不少冲突和社会不满。一些事件中,征兵官甚至成为袭击目标,其中包括在波尔塔瓦被枪杀的士兵西卡尔丘克。这类暴力袭击被乌克兰当局归咎于俄罗斯的渗透行动,但许多一线士兵认为,这反映了国内对征兵体制的不满情绪。
乌克兰第46旅的军官指出,尽管整体军力数据上乌克兰似乎与俄罗斯相当,但实际在战场上的兵力差距非常明显。在一线地区,俄罗斯部队的补充速度更快、兵力更密集,而乌克兰守军则严重缺人。一些岗位甚至只有四人负责守卫整栋高楼,且每栋楼有多个入口,导致防守困难。
表面上,乌克兰政府声称将战斗作为首要任务,但在实际政策中却保留了很多对经济的考量。目前有大约100万名被认定为“关键岗位”的工人被豁免服役,其中包括某些香水连锁企业的员工,而更贴近战斗需求的无人机制造商反而未能享受同样豁免。这种制度上的矛盾引发质疑,也反映出政府在维持战斗和保护经济之间左右为难。
动员政策的进退维谷也体现在是否放宽征兵年龄限制上。目前的最低征兵年龄为25岁,但将其下调至18岁虽然可以迅速增加兵源,却面临极大社会反对,甚至部分指挥官也对此表示保留。许多已在服役的父亲参军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免于上战场。
3、招募改革:以激励换自愿
为了缓解压力,乌克兰政府试图改革招募方式,尤其是针对年轻人推出一套新的招募计划。这套计划效仿俄罗斯,强调高额奖金、有吸引力的工资和服役一年后可选择退役的灵活制度。不过政府也强调,与俄罗斯以“炮灰”为主的做法不同,新兵将被编入六支精锐旅,并接受高标准训练。目标是每月至少招募4000人。
然而,仅靠人力补充仍远远不够。乌克兰前国防部长指出,仅靠人数是无法与俄罗斯打持久消耗战的,乌克兰必须改变战法,提高打击精度、战术灵活性,以较少的人力发挥更大效能。
4、战争继续,社会撕裂加剧
尽管泽连斯基政府力求稳住局势,但前线兵员的持续短缺和社会内部的不满正在不断积累。随着特朗普再次成为美国总统,乌克兰对外部支持的不确定性加剧,而俄罗斯仍在稳定补充兵力。如果战斗持续拖延、俄罗斯继续征兵,乌克兰就不得不进一步“收紧”动员政策。
这一趋势可能会在社会中引发更多抵触甚至暴力事件,使本已疲惫的国家面临更严重的撕裂。在没有更好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乌克兰的动员机制正在承受着来自军事、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