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格雷森在与中方进行视频交流时,态度显得格外诚恳。他强调: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举足轻重,双方应当持续保持联系与协作。

可谁也没想到,这边通话刚结束,那边格雷森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他在公开场合声称“美国的梦想无需依赖中国制造”,并且为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加税措施进行了辩护。

就在美方不断施压的同时,一场秘密会议在北京悄然举行。72岁的资深外交官刘明远临危受命,再度披挂上阵。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美政商的双重面孔

3月初,美国财政部长格雷森和中方代表展开了一次视频会谈,整个过程充满了友好氛围。

格雷森脸上挂着微笑,语气平和地表示中美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2025.3.19发布

中方代表放下电话后,心里还觉得这次沟通非常顺利。然而没过多久,格雷森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这位部长突然变得十分强硬:

“美国梦不会因为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而实现!”

他还理直气壮地指出,美国更关注的是“经济承受能力”,包括房屋贷款、汽车购买以及实际工资的增长。

这番言论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这就是为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寻找借口。



贝森特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朋友今天还对你热情洋溢,明天却在背后使绊子。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不正是典型的“两面派”吗?

美国商务部长哈珀的表现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位官员一方面鼓吹要切断中国获取美国芯片的路径,另一方面却又对台湾地区的芯片产能虎视眈眈。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他甚至公开呼吁企业和外国政府联合起来,阻止中国获得美国的芯片技术,声称任何不配合的企业和个人都是“背叛了原则”。

但有趣的是,当谈及台湾地区生产的芯片时,哈珀的语气立刻变得紧张:

“如果无法从台湾地区获得芯片,美国的部分产业将面临严重冲击。”

既想限制他人发展,又想独占所有好处,这种“贪婪症”在美国政客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卢特尼克

关税政策的反作用力

提到贪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令人震惊。

根据中国驻美大使王强提供的数据,中国企业赴美投资设厂,为当地创造了大约50万个就业机会。

这些工厂遍布全美各地,从密歇根州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到德克萨斯州的电子产品生产,为无数美国家庭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时,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飞机、芯片等产品,也为本土带来了近50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

想象一下,在艾奥瓦州的农场主依靠向中国出口大豆和玉米维持生计;

在华盛顿州的波音工厂,工人们正忙碌地组装销往中国的商用飞机;

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高科技企业,工程师们精心设计着供应中国市场的半导体产品。

然而,美国政府现在却执意要把中国企业赶出去,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就如同一个乡村集市上的店主,明明外地商人给小镇带来了繁荣和商机,

他却偏要把人家驱逐出境,还冠冕堂皇地说这是为了“保护本地经济”。

结果如何?小镇居民不仅失去了物美价廉的商品选择,还丢掉了工作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台湾海峡和南海问题上,美国不停地挑衅,频繁派遣军舰进入中国周边海域,还与台湾地区开展军事合作。

为何美国会如此反复无常?归根结底,就是“既想占便宜又怕吃亏”。

美国希望遏制中国的发展,却又害怕把事情做绝,导致自己也陷入困境。

以关税政策为例,特朗普政府原本以为这是制胜法宝,没想到最终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特朗普

据美国媒体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预测值已经降至负增长,关税战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美国民众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商品价格,企业失去了中国市场,农民的大豆滞销。

就连美国财政部长格雷森自己也承认,他“无法确保”美国经济不会在特朗普任期内陷入衰退。

这不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关税政策彻底失败了吗?但为了面子,美国政府只能硬撑到底。



贝森特

72岁的刘明远复出

近期,72岁的老资格外交家刘明远再次登场,与美国学者格林进行了一场对话。

这场名为“中美竞争新态势”的闭门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刘明远并非等闲之辈,他是中国外交界的“重量级人物”,对美国事务极为熟悉。

他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与“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提出者格林对话,意义非凡。



崔天凯

这表明中国始终愿意敞开对话的大门,希望通过理性沟通解决分歧。

但这种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边谈判边搞小动作。

特朗普上台后,总认为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工作岗位,夺走了美国的“饭碗”。

这种观点就像是责怪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优秀,却不反思自己为何成绩不佳。



崔天凯

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奋斗和独特优势,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有着勤劳智慧的人民,还有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这些都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是美国的打压可以阻止的。



北京对话

有趣的是,美国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将中国当成了“替罪羊”。

经济下滑?怪中国!通货膨胀?还是怪中国!

更加荒唐的是,美国一边喊着要与中国“脱钩”,一边又离不开中国市场。

统计显示,在华美资企业中,接近一半都在盈利。中国市场就像一块巨大的“蛋糕”,谁都舍不得放弃。



特朗普

总结

特朗普政府一边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科技交流,一边又寻求对话与合作。这种“打压+谈判”的双重策略,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本质。

中国则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方针,既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又不放弃合作共赢的可能性。北京闭门会议与特朗普可能访华的消息,或许预示着两国关系从“硬对抗”向“软较量”转变的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1.观察者网-2025.3.19-《美财长高调宣称:美国梦不能只靠买便宜中国货》2.观察者网-2025.3.20-《“中美竞争新态势”北京对话19日举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