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俄关系的走向备受瞩目。近期,据国际在线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对中俄关系的阐述,引发广泛关注与思考。
普京(资料图)
王毅外长指出,无论国际环境怎样风云变幻,中俄友好背后有着坚实的历史逻辑,内生动力也丝毫未减。双方在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后,坚定选择永久睦邻友好,全力开展全面战略协作,积极寻求互利合作共赢。这一选择,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中俄携手探索出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模式,在新型大国关系中一马当先,为相邻国家关系树立了典范。这种成熟、坚韧且稳定的中俄关系,绝非一朝一夕形成,自然也不会因一时一事轻易改变,更不会被第三方的干扰所左右。
回顾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成为首个承认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关系便开启了新的篇章。1950年,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两国合作奠定了基础。但后来,由于意识形态分歧等多方面因素,中苏关系经历波折,甚至陷入紧张对峙。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之后逐步走向深化合作。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的主要衣钵,中俄关系在平稳过渡中不断发展。从1992年叶利钦访华双方提出“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两国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确定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中俄关系在各个阶段都稳步前行。
普京(资料图)
进入新时代,中俄关系更是不断迈上新台阶。2014年,两国宣布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到新阶段;2019年,国家领导人访俄期间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23年,国家领导人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一系列重要声明,为双边关系注入强大动力。就在2024年3月18日,普京再次赢得总统选举后表示,俄中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稳定因素,还坚定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在经济领域,中俄合作成果丰硕。俄罗斯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而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互补性极强。例如,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不仅保障了中国的能源供应,也为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开辟了广阔市场。在贸易方面,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24年双边贸易额有望再创新高。除了能源和贸易,两国在科技、农业、航天等诸多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拓展,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普京(资料图)
在国际事务中,中俄更是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协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多极化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等方面立场一致,行动协同。在应对地区热点问题,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时,中俄共同发声,为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国际上总有一些势力企图干扰、破坏中俄关系。部分西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等目的,不断制造不实言论,渲染所谓“中俄关系变数”。但事实胜于雄辩,中俄关系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双边关系,建立在坚实的政治互信、广泛的共同利益以及深厚的民间友好基础之上。正如王毅外长所说,中俄关系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而非地缘博弈里的变量。未来,中俄两国将继续秉持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持续深化合作,携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