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82年,我作为留队老兵被安排送一批退伍战友返乡。

其中有个叫王小军的卫生员,医术不错却性格内向,在部队里总是默默无闻。

可谁能料到就是那趟平凡的回乡列车上,一次意外竟改变了王小军的人生...



01

1982年2月的早晨,寒风刺骨。军营的大门口停着一辆破旧的解放卡车,引擎声在寒冷的空气中格外刺耳。我和十几名即将退伍的战友站在操场上,完成了最后的退伍仪式。

"同志们,你们即将脱下这身军装,回到地方工作。希望大家不忘军人本色,在各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连长王建国的声音在冷风中显得格外洪亮。

战友们整齐地敬了个军礼,眼中闪烁着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而我,作为留队的老兵,被组织安排护送这批退伍兵返乡,确保他们安全到家。

"老李,照顾好弟兄们。"王连长拍了拍我的肩膀,低声嘱咐道。

"保证完成任务!"我挺直腰板回应。

卡车发动了,战友们陆续上车。我注意到王小军是最后一个上车的。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背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里面装着他的卫生员装备和几件换洗衣服。

与其他人的欢声笑语不同,王小军显得安静。他坐在卡车最角落的位置,望着远处的军营,眼神中满是迷茫。

"小军,高兴点!马上就要回家了!"我坐到他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王小军勉强笑了笑:"老李,你不知道,我回去后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怎么会?你可是卫生员啊,医术那么好,回去当个乡村医生不是挺好的吗?"

"问题就在这里。"王小军苦笑着摇摇头,"我家那边的卫生院早就人满为患了,没有关系很难进去。就算进去了,也是打杂的。"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在那个年代,退伍后的安置确实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像王小军这样没有背景的普通士兵。

"别想那么多,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只能这样安慰他。

卡车颠簸着前行,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时而出现的小村庄。

1982年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乡村的面貌依旧十分落后,破旧的土房子,泥泞的道路,偶尔能看到几辆自行车和拖拉机。

02

经过六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省城。这是一座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虽然比起今天来说依然简陋,但在当时已经算是繁华了。

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马路上汽车、自行车、人力三轮车交织在一起,喇叭声此起彼伏。

火车站前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拖着大包小包的旅客。我们在站前下了车,战友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各自的归途。

"同志们,火车票我已经买好了,但是由于春运期间人太多,我们不得不分开坐。"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火车票,开始分发。

大家陆续接过车票,有人欢呼,有人叹息。王小军接过票后,看了看:"老李,我们是一个车厢的。"

"太好了,可以有个伴。"我笑着说。

火车站里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和食物的气息。我们挤过拥挤的候车室,来到站台上。不久后,一列绿皮火车缓缓驶入站台,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上车了!"我大声喊道,带领战友们挤上了火车。由于人太多,大家被分散在不同的车厢。最终,只有我和王小军留在了同一节硬座车厢。

火车鸣笛出站,我们的返乡之旅正式开始了。

车厢里挤满了人,过道上甚至站着不少没有座位的乘客。我和王小军好不容易找到两个靠窗的位置,挤着坐了下来。

"小军,跟我说说,你在部队这三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和王小军闲聊。

王小军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回答:"我想是医术吧。在部队,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医疗技能,尤其是急救方面。"

"确实,我记得去年演习的时候,刘大壮不小心从坦克上摔下来,是你第一时间给他做了处理,把骨折的腿固定好。连长都表扬你了。"我回忆道。

王小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那次运气好。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在部队里很少被人注意到。"

"你太谦虚了,要我说,你是我们连队医术最好的卫生员。"我真心地称赞道。

"可惜这些在地方上不一定有用。"王小军又恢复了低落的情绪,"我老家那个小县城,医院都是靠关系进的。我没有背景,估计只能回村卫生室。"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默默地拍拍他的肩膀。火车继续前行,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

03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车厢里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在乘客疲惫的脸上。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不少人已经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我从行李包里拿出几个煮鸡蛋和馒头,递给王小军一半:"吃点东西吧,估计要明天早上才能到你那站。"

"谢谢。"王小军接过食物,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车厢里的温度渐渐升高,空气变得闷热。一些乘客打开了窗户,凉爽的夜风吹进车厢,带来了一丝清凉。

"老李,你说我们这批退伍的战友,将来会怎么样?"王小军突然问道。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有的可能会一帆风顺,有的可能会经历波折。但我相信,部队的经历会让大家受益终生。"我思考着回答。

王小军点点头,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的夜色。

时间慢慢流逝,我打了个哈欠,感到有些困倦。就在这时,车厢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怎么了?"我好奇地探头望去。

只见前方几排座位间,一个中年妇女突然从座位上滑落下来,倒在了过道上。她的脸色发青,呼吸急促,看起来非常痛苦。



"出什么事了?" "那位阿姨怎么了?" "是不是晕倒了?"

车厢里的乘客纷纷站起来,好奇地往事发地点望去。

一位列车员迅速赶到现场,蹲下来查看情况。他的脸色很快变得凝重起来。

"有没有医生?车上有医生吗?"列车员大声询问道。

车厢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回应。

"最近的站点还有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有医护人员吗?"列车员的声音中带着焦急。

乘客们面面相觑,有人摇头,有人叹息。就在这危急时刻,我感到身边的位置空了。

就在这时,沉默的王小军突然站了起来,目光坚定地朝前方走去。

04

"我是军医!"王小军的声音响亮而清晰。

乘客们自动让开一条路,王小军来到了晕倒妇女的身边。他迅速蹲下,检查患者的情况。

"她怎么了?"一个中年男子紧张地问道,应该是患者的丈夫。

王小军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专注地查看患者的瞳孔反应和脉搏。接着,他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型听诊器,仔细聆听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声。

"看起来是急性心绞痛,情况比较严重。"王小军做出判断,声音平稳而自信。

"你确定吗?你看起来这么年轻..."患者丈夫有些怀疑地看着王小军。

"我是部队卫生员,处理过类似的紧急情况。"王小军简短地回答,同时从他的行李包里取出一个小药箱。

他打开药箱,取出一片药物:"这是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心绞痛。"

他将药片放在患者舌下,然后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确保呼吸通畅。

"有人有阿司匹林吗?"王小军抬头问道。

"我有!"一位老大爷从口袋里掏出一瓶药。

王小军接过药瓶,取出一片,嚼碎后喂给患者:"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列车员站在一旁:"需要什么帮助吗?"

"请找些热水和毛巾,要保持患者温暖。"王小军回答,同时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列车员很快带来了热水和毛巾。王小军将毛巾浸湿,放在患者的额头上,然后取出了一个小巧的针灸包。

"你还会针灸?"我惊讶地问道。

"在部队学的,对缓解某些急症有效。"王小军简短地回答,同时开始在患者的手腕和耳朵上施针。

周围的乘客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没有人说话,只有火车轮子与铁轨摩擦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

渐渐地,患者的呼吸开始平稳,脸色也好转了一些。

"她情况好些了。"王小军松了口气,但依然保持警惕,"不过还需要继续观察。"



患者的丈夫感激地看着王小军:"谢谢你,小伙子。你救了我妻子的命。"

"还没到谢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快到达医院。"王小军认真地说。

列车员这时候过来报告:"我已经联系了下一站,救护车会在站台等候。还有大约一个半小时到站。"

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小军一直守在患者身边,时刻关注她的情况。他不时地检查脉搏和瞳孔反应,调整针灸的位置,确保患者处于最佳状态。

我坐在旁边,看着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战友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医术和冷静,心中不禁感到骄傲和敬佩。

"小军,你真厉害。"我由衷地赞叹道。

王小军摇摇头:"这是我的职责。在部队,我们卫生员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随时准备救治伤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患者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她甚至恢复了一点意识,能够简单地回应问题。

"谢谢你,小伙子。"患者虚弱地说道。

王小军微笑着点点头:"别担心,很快就能到医院了。"

患者的丈夫一直站在旁边,紧张地看着妻子。看到妻子好转,他明显松了一口气。

"你是从哪个医院来的?"他突然问道。

"我不是医院的医生,我是刚退伍的军人,在部队当卫生员。"王小军如实回答。

"卫生员?"患者丈夫惊讶地看着他,"我还以为你是专业医生呢,手法这么娴熟。"

王小军笑了笑:"在部队,我们经常要处理各种紧急情况,所以训练得比较全面。"

患者丈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05

火车终于到站了,站台上已经有救护人员等候。他们迅速登车,把患者抬上担架,准备送往医院。

"我可以一起去吗?"王小军问道,"我想确保她安全到达医院。"

"当然可以。"救护人员爽快地答应了。

我拍了拍王小军的肩膀:"去吧,我帮你看着行李。"

王小军点点头,跟着救护人员下了车。我看着他坚定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意。

约莫两小时后,王小军回到了车站。火车已经开走了,我们错过了原定的班次,只能等待下一班车。

"患者怎么样了?"我关切地问道。

"已经脱离危险了。"王小军松了一口气,"医院的检查确认是急性心绞痛,幸好处理及时。"

这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车站门口,一位气势非凡的男子从车上下来,向我们走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