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3515

12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美国小学校长挑战:

解开100万道数学题

我就睡屋顶

结果亮了 …


从一句玩笑开始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库利奇(Coolidge, Arizona)的一所小型公立特许学校:Imagine Schools Coolidge Elementary,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实验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席卷校园。



这所学校服务于从幼儿园到五年级的约600名学生,校长埃里克·柯林斯(Erik Collins)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激励学生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去年12月,趁着圣诞节假期来临之际,他向全校学生抛出了一项大胆的挑战:“如果你们能在假期期间集体解开100万道数学题,我就去学校屋顶上睡一夜!”

这不仅是一句玩笑,更是一场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冒险。

当时,柯林斯校长设定的规则相当明确:数学题的难度需限定在幼儿园至五年级的水平,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其中。他希望通过这一挑战,让学生们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挑战一经公布,立即在校内掀起热潮。学生们不仅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更将其转化为一场激动人心的竞赛。

原本对数学兴趣寥寥的学生开始主动参与,甚至向擅长数学的同学和老师求助,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努力逐渐显现成效。每天的解题数量不断累积,学校甚至通过线上平台和课堂记录来追踪进度。

到了2025年3月,这一数字终于突破100万大关。消息传开后,学生们欢呼雀跃,而柯林斯也信守承诺。

3月20日晚上,他带着睡袋和毛帽,爬上学校屋顶,在寒风中度过了一夜。


据报道,他还在屋顶上通过视频向学生们朗读睡前故事,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这一事件不仅让学生们兴奋不已,也迅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成为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经过这一期间的努力,学生们在数学解题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精神。

柯林斯本人则表示,这场挑战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而结果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用行动证明,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竟能点燃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美国校长的高明之处

这一挑战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心理学智慧。从动机理论到社会学习理论,他的策略巧妙地利用了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机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激发成就感与归属感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其1943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类行为受到五层需求的驱动,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柯林斯的挑战直接触及了学生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通过设定100万道数学题这一宏大目标,他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能力的舞台。

当学生们完成挑战时,他们不仅获得了成就感(自我实现),还因集体努力而感受到彼此的认可与归属感(尊重需求)。柯林斯睡在屋顶的行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正反馈,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校长的尊重与回应。

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动机的催化剂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而内在动机(如兴趣和自主性)对长期学习更为关键。

柯林斯的挑战表面上以“校长睡屋顶”作为外在奖励,但其高明之处在于将这一奖励转化为内在动机的催化剂。学生们并非单纯为了让校长上屋顶而解题,而是逐渐在过程中发现了数学的乐趣和自身的潜力。

他通过游戏化的方式(Gamification),将枯燥的数学任务变成了一场集体冒险,激发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胜任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效应与集体效能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来学习,而榜样的作用尤为重要。

柯林斯作为校长,不仅是挑战的发起者,更是执行者。他信守承诺睡在屋顶的行为,向学生们展示了诚信和勇气的榜样效应。这种行为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他的信任,也激励他们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学习。

此外,班杜拉的“集体效能感”(Collective Efficacy)概念在此也得到了体现。学生们通过合作解题,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这种集体成就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的正强化原理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

柯林斯的挑战中,“100万道题”这一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他通过分解任务(每日解题)、实时反馈(进度追踪)和最终奖励(睡屋顶)构建了一个正强化循环。

学生们每解出一道题,都能感受到离目标更近一步,而最终的成功则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回报。这种循序渐进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

认知失调理论:挑战与承诺的心理绑定

莱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当人们的行为与信念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并通过调整行为或信念来缓解。

柯林斯公开承诺睡屋顶,制造了一种“承诺效应”。

学生们意识到,校长的行动取决于他们的努力,这让他们更倾向于投入解题,以避免辜负校长的信任。这种心理绑定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挑战从“校长的事”变成了“大家的事”。

简言之,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心理学中的动机、榜样、强化和承诺等元素融为一体,设计了一场既有趣又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他不仅激励了学生当下的学习热情,还为他们的心理成长埋下了积极的种子。


对学生带来的深远意义

这场“100万道数学题挑战”不仅是一次短暂的教育实验,更可能对学生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终生影响。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这场挑战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与成就感。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理论认为,当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时,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并坚持学习。

柯林斯的活动让学生们看到,只要付出努力,即使是100万道题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也能完成。这种经历可能成为他们面对未来学习困难时的心理支撑,激励他们在人生中保持探索与求知的态度。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途径。学生们在挑战中不仅要解题,还要协作分配任务、验证答案,甚至优化解题策略。

这种实践远远超出了课本知识的范畴,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根据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通过主动探索环境来构建知识体系。

柯林斯的挑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为独立思考者。这种能力将在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

塑造团队合作与领导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协作能力,而这场挑战无疑是一场团队合作的胜利。600名学生共同完成100万道题,意味着他们必须分工、沟通和互相支持。

社会心理学家布鲁斯·塔克曼(Bruce Tuckman)的“团队发展模型”指出,团队在形成、磨合、规范和执行阶段逐渐成熟。学生们在这场挑战中经历了相似的过程,有些人可能自然而然地承担了领导角色,有些人则学会了倾听与配合。这些经验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场景中游刃有余。

建立自信心与韧性

完成100万道题的壮举,对学生们的自信心是一次巨大的提升。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理论认为,成功经历能让人更积极地面对挫折。学生们通过努力实现了一个看似遥远的目标,这种成就感会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面对未来的学业压力或生活挑战时,他们可能会回忆起这场经历,从而展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

强化诚信与责任感的价值观

柯林斯信守承诺睡屋顶的行为,向学生们传递了诚信的重要性。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儿童通过观察和实践逐渐形成道德判断。校长以身作则,让学生们看到承诺的价值,这可能影响他们日后对待责任的态度。无论是遵守约定还是承担义务,这种价值观将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开拓视野与创新精神

这场挑战的非传统性质——让校长睡屋顶作为奖励——本身就充满了创意。它鼓励学生跳出框框思考,认识到学习不仅限于课堂,也可以充满趣味和想象力。创新能力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这场经历可能激发学生们在未来探索更多非传统的解决问题方式。

情感联结与集体记忆

最后,这场挑战为学生们创造了一段珍贵的集体记忆。他们与同学、老师和校长共同努力的时光,将成为他们童年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联结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也可能影响他们对教育意义的理解。成年后,他们或许会将这段经历视为人生中一段温暖而励志的篇章。


100万道数学题挑战,这不仅是一场成功的激励活动,更是对学生潜能的深度挖掘。

从心理学角度看,柯林斯利用动机理论和社会学习原理,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从长远影响来看,这场挑战可能在学生们的认知、情感和人格发展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场冒险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

当一位校长愿意爬上屋顶吹冷风,只为兑现对学生的承诺时,他不仅赢得了孩子们的欢笑,也为教育界树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典范。

或许,未来的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疯狂创意”,让学习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旅程。

近期发表

精选汇编 ↓↓↓ 百篇一网打尽

【行走如歌】100个国家·1000座城市


【带你深度游世界】

喜欢就点“赞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