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的公共健康危机。根据舒福德发布的《2025失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3000人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死亡,而中国有2.1亿人受其困扰,确诊率却不足1%。这种疾病不仅导致白天嗜睡、效率低下,更与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等严重病症密切相关。然而,传统诊疗方式存在认知难、诊断难、治疗难三大痛点——医学资源匮乏、检测流程复杂、患者依从性差,让许多人错失干预良机。
2025年世界睡眠日,舒福德智能床在AWE全球盛会上发布全球首创睡眠智能体AI小舒,“以人为本,以解决消费者痛点为中心”的核心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将睡眠健康从被动监测推向主动管理。AI小舒不仅实现OSA当日筛查,精确率98.41%。更通过个性化服务、全天候响应和人性化交互,为消费者构建了“洞察-监测-筛查-干预-改善”的完整闭环,重新定义了智能睡眠的行业标杆。
技术突破:从精准筛查到闭环管理
AI战略布局全球首创睡眠智能体发布会现场,舒福德首席科学家董玉安博士援引了《2025睡眠白皮书》数据,揭示了睡眠问题的全民化与隐蔽性,同时向公众科普OSA病症的严重后果。然而OSA临床诊断难,医疗标准的多导睡眠监测(PSG),需在医院整夜佩戴复杂设备,过程繁琐且费用高普及率低。舒福德AI小舒依托自研的羽感级传感器,通过非接触方式捕捉用户胸腹运动轨迹信号,无需穿戴设备,用户仅需自然入睡,即可在次日清晨获得筛查结果。也彻底颠覆传统穿戴设备通过血氧数据间接推算的误差困境。
更值得关注的是,舒福德联合六大三甲医院,基于千万级用户数据和临床研究,打造了金标自训大模型。该模型通过深度学习不断优化算法,将OSA筛查精确率提升至98.41%。同时,AI小舒还能同步筛查心律不齐、精神压力等健康风险,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睡眠健康报告”。
AI小舒的价值不仅在于精准早筛,更在于构建了完整的健康管理链条。当监测到鼾声时,会实时干预,通过体位调整缓解鼾声,干预有效性达70.98%;结合用户睡眠习惯,提供CBTI(认知行为疗法)指导、生活方式建议,实现个性化改善方案。
发布会现场,麒盛科技总经理黄小卫着重强调了AI小舒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舒福德推出了首月定制服务,通过30天深度适配学习用户睡眠需求,分为5个阶段:主动学习你的数据、睡眠异常深度解读、当日筛查、CBTI主动改善及1v1睡眠管家提供月报服务,完成洞察-监测-筛查-干预-服务的闭环,使智能床成为用户睡眠的“全程守护者”。
交互革新:专业化与人性化并重
麒盛科技总经理黄小卫指出通过算力舒福德AI小舒正在打破科技发展与人类睡眠之间的困境,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他指出,AI小舒重构了用户和智能床之间的交互的关系:一方面是“说真话”,另一方面是“说人话”。
首先是“说真话”。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常因搜索睡眠知识误入营销陷阱。舒福德自建的睡眠健康语料库,整合了医疗文献、临床案例及用户真实反馈,确保内容100%专业可靠。AI小舒化身“全天候睡眠顾问”,无论是深夜失眠时的焦虑咨询,还是晨起对筛查报告的疑问,用户都能在3秒内获得清晰解答。
其次是“说人话”。AI小舒打破传统设备的机械交互模式,通过模拟真人对话,支持方言沟通、情绪疏导甚至睡前故事功能。例如,四川用户可用方言倾诉压力,青少年可获得量身定制的神话故事助眠,老年人则能通过简单口语化指令获取健康建议。这种“更符合直觉”的交流方式,让科技真正融入生活场景,贴近用户需求。
科技初心:以用户需求驱动创新
科技的温度,在于对人需求的深刻洞察。舒福德的创新从未偏离“解决消费者需求”这一原点。从2019年智能减鼾,干预有效性达70.98%,到2025年OSA当日筛查精确率98.41%,每一次技术迭代都直击用户痛点。AI小舒的诞生,标志着智能睡眠从“数据堆砌”迈向“主动健康管理”,更彰显了舒福德“科技以人为本”的初心——通过温暖而精准的技术,让每一夜安睡成为守护生命的基石。
未来,随着AI小舒的全面应用,舒福德将继续深耕睡眠场景,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让智能科技真正赋能健康生活。积极探索脑科学与智能硬件的结合,让更多人享受“睡得好、活得更好”的健康人生。正如麒盛科技总经理黄小卫所说:“我们不做流量的追逐者,只做用户睡眠的守护者。”这或许正是舒福德能在智能睡眠领域持续领跑的关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