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三年以来,地区局势复杂多变。战场之上,俄乌双方均在努力增加谈判筹码,双方战争潜力接近极限,陷入不愿停火却又无力长期作战的僵局。俄罗斯在军事上展现出韧性,但经济与社会压力持续增长,非常态战争模式下的社会平衡逐渐被打破;乌克兰则高度依赖外部援助,兵源与社会问题严峻,大选推迟致政府合法性受质疑。战场之外,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以调解者身份介入,其态度和策略引发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美欧在对俄乌支持上出现分歧,欧洲被迫推动安全自主化。与会专家普遍认为2025年存在停战的窗口期,但冲突未来走势并不明朗,谈判前景取决于俄乌美欧四方能否对谈判的最低目标达成共识以及各方之间的战略互信水平。美国方面,内政压力使特朗普政府急于兑现竞选承诺,核心诉求为创造政治遗产与推动美国帝国复兴。俄罗斯则基于对国际秩序的认知与国内政治判断,存在提高谈判要价或继续追求军事胜利的可能。在国际层面,俄乌冲突影响广泛。国际政治体系方面,美国新右翼试图重构西方意识形态联盟,若美俄幕后交易“强加和平”,将冲击国际多边秩序。国际能源政治方面,冲突使各国重新考虑能源运输方式,促进民用核能发展,同时带来核扩散担忧,重塑国际能源格局。地区层面,中亚地区受俄乌冲突影响进入真空状态,对中国既是风险也是机遇。中国作为非直接攸关方,需提高警惕、保持战略定力,协调多方会谈以提升在国际多边秩序中的地位与战略主动性。


一、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以来的

地区局势动态

俄乌冲突延宕三年,随着战争升级带来的成本跃升,俄乌双方的战争潜力都逐渐逼近极限。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大幅调整美国外交政策,使美国以调解者角色重新介入俄乌冲突,给冲突的未来走向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在战场上,俄乌双方均以增加谈判筹码为目的采取行动,为可能进行的和谈做准备。在战场以外,美国的立场转变引发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近期多次小范围谈判增加了双方停火的可能性。停火谈判成为各方焦点。

从对战争潜力的分析来看,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俄乌双方战争潜力都已接近极限,造成大量物质和人员消耗。在俄罗斯方面,俄经济和社会压力逼近临界点,但军事上仍具韧性。专家指出,根据三年来俄罗斯战时经济模式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发现俄央行通过大规模的新增信贷与国内债务融资稳定卢布汇率,并将信贷扩张与优惠贷款向军工与国防部门选择性倾斜,使俄罗斯的军工带动型经济实现短时繁荣。有专家认为,这种不健康的经济模式导致俄货币政策失效,在短期内通胀难以遏制,主权债务付息规模大幅增加,易诱发行业垄断与财富分配不均,无法长期持续。其他专家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支持了这一观点,认为俄目前采取的非常态战争模式必须保持社会平衡,但这一平衡正在被战时经济和战争对社会的长期影响打破。目前俄出现了一些现象:反对派呈现扁平化、分散化、隐蔽化趋势;退伍士兵的心理问题对社会治安造成极大隐患;对抗无人机袭击的电子干扰措施极大影响了民众日常生活;俄民间普遍存在对未来无信心的消极情绪和受沙文主义主导的民粹情绪;兵源缺口的长期存在,这些因素导致俄国内政治风险逐渐上升。乌克兰方面,乌方经济较难自持且社会问题严峻,高度依赖外部援助。乌方的兵源问题和社会问题比俄罗斯更加严峻,劳动力极其短缺,军费支出严重依赖外部援助,能源供应紧张,生产力下降。乌克兰大选因战时状态而推迟,虽然泽连斯基政府支持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但该政府的合法性受到部分国家质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战争潜力的耗尽导致俄乌双方陷入不愿停火但无力继续长期作战的僵局。

从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看,乌克兰的两大主要支持者—美国和欧盟—已经渐行渐远。美国方面,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扮演了一个强势的调解者角色,但特朗普政府是否存在统一的外交战略依然存疑。短期内,兑现竞选承诺是特朗普政府全力迫使双方达成停火的主要原因。有专家认为,由于美俄双方存在妥协空间,其谈判立场在逐渐接近,和谈可能会成为一个美俄双方寻求利益置换的借口。其他专家进一步指出,俄乌双方正在利用特朗普政府达成交易的急迫性提高要价,这增加了停火谈判的不确定性。欧盟方面,随着美俄立场的逐渐靠近,欧盟与美国分歧扩大。美国抛开欧洲与俄密谈的破窗效应使北约内部裂痕加深,削弱了跨大西洋联盟间的战略互信,导致欧乌关系进一步拉近,因此,欧洲目前正在被迫推动安全自主化。同时,也有专家认为美欧分歧的原因在于美国正在调整传统跨大西洋关系,而俄罗斯的外部威胁可能有助于美国对欧洲保守主义右翼的系统性扶持。

二、俄乌冲突未来走势与谈判前景

基于最新局势,与会专家普遍认为,2025年存在停战的窗口期,但未来冲突的走势并不明朗,在冲突“冻结”与进入低烈度消耗阶段间存在多种可能场景。有专家预测,目前谈判将延长冲突的长尾效应,形成俄乌双方战而不倒的冲突常态化格局。有专家指出,2025年年内停火,冲突“冻结”的可能性并不小,但俄乌乃至俄欧双方矛盾将长期存在,俄欧关系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对比上一轮欧洲推动战略自主的契机,目前欧洲在机制建设、国家能力、政治共识、社会思想和外部环境五方面都不存在推动安全乃至战略自主的有利条件,以拖待变是欧方被迫追求安全独立的实际走向。有专家认为,美俄目前在恢复外交关系、分阶段解决俄乌冲突、地缘和经济领域合作、持续高水平对话四方面存在部分共识。尽管两国对地缘与经济合作的侧重点不同,但存在利益置换的可能,最终以牺牲欧洲和乌克兰利益为代价达成停火。另有不同观点认为,短期内俄罗斯接受停战的可能性较小,原因在于俄战时经济模式目前处于繁荣阶段,经济模式的转换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俄方对于停火并不急迫。还有专家提出,美俄双方核心矛盾尖锐,特朗普任期内两国关系可能缓和,但两国间的系统性对抗不可能彻底解决。

此外,与会专家认为,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势与谈判前景取决于几大影响因素。影响和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俄乌美欧四方能否对谈判的最低目标达成共识,但目前各方的谈判立场仍有较大差距。俄方最低目标是对乌东已占领地区的领土要求和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并“去军事化”;中间目标是争取解除制裁,恢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最高目标是迫使北约承诺不给予乌克兰成员国地位并巩固周边生存空间。俄方谈判目标受到库尔斯克、卢甘斯克等前线进展的影响,苏贾方面的进展目前极大鼓舞了俄军士气,可能使俄方上调谈判条件。

乌克兰方面,泽连斯基政府及其本人无法接受领土与没有安全保障的和谈安排。有专家指出,乌克兰接受和谈的底线目标是长期安全保障,但由于俄罗斯在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谈判各方难以达成双方都认可的区域安全保障机制,目前也尚未看到其他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欧盟方面,专家一致认为欧盟不可能接受俄乌间长期对峙,未来可能会通过拉拢乌克兰的方式增强欧方的谈判主动权。专家警示,这将导致未来乌克兰内政的分裂。

美国方面,与会专家认为,美方目前对于达成停火乃至停战协议较为急迫。有专家进一步指出,俄乌双方正在利用特朗普政府达成交易的急切性提高要价,增加了停火谈判的不确定性。此外,有专家认为特朗普政府存在对于俄方谈判要求过早让步的情况,将导致欧洲与乌克兰缺乏妥协空间。

次要影响因素是美俄乌欧四方之间的战略互信水平。与会专家认为,目前美俄之间的战略互信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这将极大影响协议质量与停火。有专家通过对俄内政分析发现,俄正在进行与西方长期战略斗争的系统性准备。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政府高层利益集团逐渐协调一致,极化程度下降;在俄政府内部,公开展示反美政治立场或被美制裁已成为中层官员的潜在晋升标准,强化了俄对抗战略的延续性。可以预计的是,俄罗斯政治领域未来将存在长期的、系统性的仇美立场,这会极大削弱俄美两国的战略互信水平。另有专家指出,特朗普强势但善变的个人风格、特朗普政府执政周期短和中期选举面临艰难挑战都加剧了外界对美国外交政策延续性的质疑。目前,冲突各方尚未对停火谈判的最低目标达成共识,而扮演“中间人”的特朗普政府明显缺乏对国际格局的历史演变和俄乌双方国内政治韧性的了解,这可能影响协议的最终达成。

综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谈判各方目前仍处于讨价还价的观望阶段,未来可能出现“边打边谈”的长期对峙局面。

三、美俄利益与态度转变的深层原因

美国方面,与会专家认为内政问题是特朗普政府态度转变的核心动机。特朗普政府执政时间仅有四年,且面对中期选举考验。面对国内民主党和经济通胀的压力,特朗普政府急于做出外交成绩,兑现结束俄乌冲突的竞选承诺。与会专家从领导人政治的视角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外交行动的潜在动机,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价值观相较上一任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政策对应的历史坐标从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时代转向19世纪美西战争后的美国帝国时代,推崇波尔克、麦金莱以及老罗斯福等帝国时代初期领导人主张美国扩张的价值观,认为大国主宰小国命运,因此更可能牺牲欧洲与乌克兰利益。有专家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执政团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MAGA、科技右翼和归顺的建制派组成,这强化了特朗普本人的保守主义倾向,一定程度上与俄罗斯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产生共鸣,表现为卢比奥在采访中主动进入俄方的“多极化”政治话语。还有专家认为特朗普属于刺猬型领导人,难以在核心政策目标上妥协退让,且可能采取激进手段达成目的。专家们指出,特朗普政府国内外政策的核心诉求是保留政治遗产,其次是通过地缘政治推动美国帝国复兴,两者是美方在俄乌停战问题中产生急迫心态的深层动因。值得注意的是,专家们对于目前美乌双方关键矿产协议的签订持有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该协议表示美方正在寻求对乌投入的战略回报,控制乌关键矿产资源能有效制衡其他大国的产业优势,是美国战略焦点转移的组成部分。也有专家认为,乌克兰关键矿产品位低,投资成本高,开发价值有限,签署该协议对特朗普的政治意义远高于美国能够获得的实际收益。

俄罗斯方面,与会专家认为,俄方是否接受缓和方案应综合考虑战场态势和俄罗斯的国内政治。有专家指出,俄罗斯对于世界秩序、地区秩序和自我角色的认知与论述具备连续、长期、稳定的特征,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对西方、非西方和主要区域性大国的分层次政治话语体系。因此,美国态度的突然缓和反而会使俄罗斯政治与知识界精英强化目前对“美国霸权正在衰落”的判断,使俄方存在进一步提高谈判要价乃至放弃谈判继续追求军事胜利的可能性。此外,专家认为,当前的俄罗斯具备了很强的政策学习能力、官僚整合能力和历史反思能力,其对冲突和制裁的适应能力远高于乌克兰。俄罗斯被迫接受和谈的必要条件是俄方无力通过军事胜利博取政治胜利。有专家指出,目前对俄战争潜力耗竭的判断是基于“特殊军事行动”下俄方战争合法性不足导致无法进行全面动员这一前提,如果前线进展能够极大鼓舞士气,迎合俄罗斯社会存在的民粹主义情绪,俄政府实际上有能力释放更多的战争潜力。

四、对中国、中亚与国际能源局势

可能影响

三年以来,俄乌冲突已经对全球和地区形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国际层面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能源格局两个方面。在国际政治格局方面,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美国唯一的战略竞争对手。专家指出,美国新右翼试图重构西方意识形态联盟,推动俄罗斯以保守主义传统价值观和白人国家身份加入西方价值观体系内,从而为美国进行战略收缩、集中资源与中国进行全面战略竞争创造条件。此外,专家警示,美俄若通过幕后交易“强加和平”将会直接冲击现行国际多边秩序,损害全球中小国家的普遍利益和我国提倡的国际体系秩序构想,全球可能重新回到19世纪大国主宰小国命运的“多极化”时代。

在国际能源格局方面,与会专家认为,如果美俄达成利益置换,实现谈判停火,国际能源风险点将出现转移。一方面,中美贸易冲突、中东巴以问题以及南海问题对能源市场以及地区能源安全的风险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围绕油气管网的博弈与破坏使各国重新考虑碳氢能源的运输方式。若美俄在北极或中东的油气议题上达成共识,“欧佩克+”机制将存在被削弱或解体的风险。同时,核能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小国将拥核视为保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大国通过保有民用核能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核扩散风险将进一步扩大,引发伊核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的安全问题。此外,美国海外安全投入的下降将提高各国海外能源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成本,关键资源与运输通道的使用风险上升。与会专家认为,俄乌停火将导致未来油气价格持续低迷;能源安全问题将使化石能源的基础地位得以巩固,激进的能源转型政策将被普遍抛弃;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整体放缓,并出现技术选择分化,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将面临更大挑战。

在地区层面上,俄乌冲突的不同走向将对中亚地区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与会专家认为,俄方的彻底胜利将加剧中亚国家对于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担忧,可能激化这一地区的俄语民族与主体民族间的矛盾。此外,中亚国家存在博取域外大国重视以获得经济发展的模式。美国过去长期在中亚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民主实践,但特朗普政府对外交政策的调整正在导致中亚地区的边缘化,使该地区出现社会权力与政治话语的真空,可能引发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新一轮角力。对中国来说,美俄欧立场转换可能影响目前中国在俄罗斯、中亚乃至东北亚的利益,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作为俄乌谈判的非直接利益攸关方,信息渠道与主动权相对有限,对局势的进一步研判需更多信息支持。中方应提高警惕并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作为以维护国家利益,争取战略主动权。

撰稿人:刘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欧亚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柳震,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助理;蔡元明,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助理;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

人大国发院“双周政策分析会”简介

“双周政策分析会”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打造的一个高端政策研讨交流平台,旨在通过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分析和综合评估以推进人大国发院的“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高端智库建设。该平台通过汇聚校内外、政产学优质资源,力图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法律、外交等领域的重大政策议题提供“人大观点”。

文章来源:人大国发院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