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江湖再大,也躲不过一碗面。"身着制服的男人站在我店门口,眼神复杂。

"你是..."我抬头望去,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嘴角微扬:"多年不见,你竟认不出老同学了?"

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我不知道命运为何将我们重新联系,只知道此刻,一切都将改变。

01

那是十五年前的高中时光。

阳光总是那么明媚,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

青春期的我们,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和烦恼。



我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父母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装修公司。

家里条件不错,我从不缺零花钱,也不愁吃穿。

张浩则不同,他来自农村,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拉扯他长大。

他靠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市里最好的高中,与我成为同班同学。

那时的张浩瘦瘦高高,沉默寡言,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

他很少参与课后活动,总是一个人埋头看书,仿佛书本是他唯一的朋友。

我们的相识源于一次物理小组作业。

老师把我们分到一组,要求一起完成一个实验报告。

张浩的物理很好,而我却总是弄不明白那些公式和原理。

"你看,李明,这个实验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要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他耐心地给我解释。

他的讲解比老师更容易理解,让我茅塞顿开。

那次作业,我们拿了全班最高分。

渐渐地,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喜欢张浩的诚实和踏实,他从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哗众取宠。

而他似乎也喜欢我的开朗和乐观,总说我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高二那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改变了张浩的生活。

他的母亲在打工时不幸发生车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张浩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租住的小房子因交不起房租面临被赶出的危险。

得知这一消息,我毫不犹豫地邀请他来我家住。

"不用了,我可以自己想办法。"张浩倔强地拒绝。

但我父母亲自去找他,坚持要他搬来与我们同住。

"孩子,你和明明是好朋友,我们就把你当自己的孩子,别客气。"妈妈拉着张浩的手说。

最终,张浩搬进了我家,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同吃同住生活。

我们家并不富裕,但父母从不让张浩感到自己是个负担。

他与我共用一个房间,睡上下铺,仿佛亲兄弟一般。

爸爸给了他一把家门钥匙,让他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妈妈知道他爱吃红烧肉,每周末都会特意做给他吃。

张浩很珍惜这一切,总是主动帮忙做家务,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

闲暇时,我们一起打篮球,一起骑车游荡在城市的街头。

张浩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但偶尔深夜,我能听到上铺他翻身的声音。

有一次,我假装上厕所,看到他在床上默默流泪,手里攥着一张他母亲的照片。

我没有打扰他,因为我明白有些悲伤需要独自消化。

第二天,我悄悄告诉父母这件事,他们更加疼爱张浩了。

"明明,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张浩这个朋友,他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爸爸认真地对我说。

而张浩,则用实际行动回报着我们家的关爱。

高考那年,张浩的母亲康复出院,但仍不能做重活。

张浩坚持要回家照顾母亲,不再打扰我们家。



但我父母视他如子,隔三差五地送去生活用品和食物。

高考结束后,张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的一所政法大学。

而我,则因为兴趣不在学业,选择了本地的一所普通大学。

临别之际,张浩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李明,这三年的情谊,我此生难忘。"

"将来无论我走到哪里,你永远是我最好的兄弟。"

那一刻,我们都红了眼眶,但谁也没有多说什么。

青春就是这样,满怀热血和憧憬,却又带着说不出的离愁别绪。

02

大学生活如流水般匆匆而过。

张浩在北京勤工俭学,学习政治法律,为日后进入体制做准备。

我则在本地学习工商管理,但更多时间花在了社团活动和校园恋爱上。

张浩偶尔会给我发短信,内容多是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

我回复得很随意,因为年轻的我认为友情不需要过多的表达。

大学毕业后,张浩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了市政府工作。

而我,在父母的期待下尝试找工作,却屡屡碰壁。

几次面试失败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一天,父亲突然病倒,被诊断出肝功能严重受损。

母亲告诉我,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偷偷熬夜加班,就是为了给我攒学费和创业资金。

我心如刀绞,决定不再漂泊,回家照顾父母,同时寻找自己的出路。

我拿出积蓄,在家附近租了一间小店面,开了一家川菜馆。

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因为我喜欢看着人们品尝美食时的幸福表情。

开店初期异常艰难,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却入不敷出。

我把张浩留在我家的一些书籍整理出来,想寄给他,却发现联系方式已经更换。

通过社交媒体,我得知他已经调任到城管局工作,开始了仕途生涯。

我给他发去祝贺信息,他回复了简短的"谢谢",让我感到些许失落。

想来也是,他现在作为公职人员,必然忙碌异常,哪有时间叙旧。

川菜馆开业一年后,凭借地道的口味和热情的服务,逐渐有了固定客源。

父亲的病情也在我的悉心照料下有所好转,能够帮我在店里干些轻活了。

生活似乎步入了正轨,但内心深处,我仍然怀念那段与张浩共同奋斗的岁月。

有一次,我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张浩的身影,他已经成为城管局的副局长。

画面中的他西装革履,神情坚毅,与记忆中那个瘦弱的少年判若两人。

我再次发去祝贺信息,这次他回复得更加客气:"谢谢关心,工作繁忙,改日再联系。"

可那个"改日",一等就是三年。

三年间,我的小饭馆经过努力经营,已经小有名气。



街坊邻居都喜欢来我这里用餐,称赞我的菜品实惠又美味。

我雇了两个厨师和三个服务员,生意在稳步上升。

父母看到我能够独立生活,也放心地开始了他们迟来的退休生活。

我偶尔会想起张浩,但已经不再主动联系。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不必强求彼此陪伴。

03

时光流转,转眼我已经经营小饭馆五年。

这五年里,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成长。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我逐渐明白了餐饮行业的门道。

店里的招牌菜"外婆红烧肉"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这是根据张浩最爱吃的我妈妈做的红烧肉改良的,每当有客人称赞时,我都会想起那段共同生活的时光。

去年,我在原店附近又租下了一间店面,扩大了经营规模。

新店装修一新,环境更加舒适,生意比老店还要红火。

父母看到我的事业有成,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明明,你做得很好,比我们强多了。"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说。

我知道,这是他们最大的肯定。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叫王强的人在我新店对面开了一家饭店。

他模仿我的装修风格和菜单,甚至价格都比我低一些。

起初,我并不在意,认为市场足够大,能够容纳我们两家。

但王强似乎将我视为眼中钉,处处与我作对。

他雇人在门口发传单,宣称他的店是"正宗川菜",而我的店是"冒牌货"。

有几次,我甚至发现有人在我店里拍照,怀疑是他派来的"间谍"。

最令人恼火的是,每当我店里客人多时,他店里就会有人投诉我们这边太吵。

我尝试与他沟通,希望能和平共处,却被他冷言冷语地拒绝。

"商场如战场,没有和平可言。"他傲慢地说。

我不想与人结怨,只好默默承受,专注做好自己的生意。

一天晚上,店里突然停电,客人们一片抱怨。

我检查了电路,发现电表箱被人为破坏。

报警后,警方认为证据不足,无法确定是谁所为。

但我心里清楚,这一定与王强有关。

接二连三的麻烦事接踵而来,让我应接不暇。

有天早上开店,发现门口被人泼了一桶垃圾。



还有一次,有客人投诉在我店里吃出了头发,差点酿成食品安全事件。

后来查监控才发现,那个"客人"是王强店里的员工。

面对这些恶意竞争,我选择隐忍,不想把事情闹大。

毕竟,我只想踏踏实实做生意,不想卷入无谓的纷争。

父亲看不下去,劝我找些关系,"现在做生意,没点背景怎么行。"

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做得足够好,就不怕恶意的打压。

这种想法,在后来证明是多么的天真。

04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店里的生意如往常一样忙碌。

中午高峰期刚过,我正在后厨检查食材。

突然,前台的小李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老板,有城管来检查了!"

我放下手中的活,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迎了出去。

三名身着制服的城管站在店门口,表情严肃。

"你好,我们是城管局的,接到举报说你们店外占道经营,前来检查。"领队的一名中年男子说道。

我愣了一下,因为我一向严格遵守规定,从不在店外摆放桌椅。

"长官,您看,我们店前确实没有任何占道的情况。"我恭敬地解释。

那名城管环顾四周,点了点头:"目前看是没有,但我们要查看你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我立刻取出所有证件,递给他们检查。

所幸,这些证件都是齐全的,城管们检查后没有发现问题,警告我以后不要占道后便离开了。

我长舒一口气,却发现对面的王强正站在他店门口偷笑。

这时我才明白,这次检查多半是他举报的。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三天后,卫生局的工作人员突然造访,说接到举报我店里有老鼠出没。

他们对厨房进行了彻底检查,虽然最终没有发现老鼠,但对一些小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整改期间,我不得不暂停营业三天,损失不小。

刚刚恢复营业没多久,消防局的人又来了,说要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合规。



他们指出我店里的灭火器摆放位置不当,安全通道标识不明显,要求立即整改。

这些接二连三的检查,让我疲于应付。

每次整改都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正常营业和店里的声誉。

客人们看到各种检查人员出入,难免会产生疑虑,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老板,是不是有人故意针对我们啊?"厨师老王忍不住问道。

我苦笑不已,心知肚明却无力反抗。

最让我担心的是,这些检查虽然都没有发现重大问题,但接连不断的骚扰已经让我身心俱疲。

父亲得知情况后,非常生气:"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我去找王强理论!"

我赶紧拦住了他:"爸,别去,商场上的事情,我自己能处理。"

但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恶意竞争。

一天晚上,我独自在店里盘点库存,心里盘算着如何破局。

电话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喂,请问是李明吗?"对方是个男声,听起来有些熟悉。

"是我,请问您是?"我警惕地回答。

"我是你隔壁王老板介绍的朋友,有点事想跟你聊聊。"那人说话有些模糊不清。

"什么事?"我更加警惕了。

"你最近不是遇到了一些麻烦吗?我可以帮你解决,但需要一些好处费,你懂的。"他暗示道。

我立刻明白了,这是敲诈。

"不好意思,我没有什么麻烦需要解决,谢谢。"我果断挂断了电话。

挂完电话,我的心情更加沉重。

看来王强不仅要用各种检查来打压我,还想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敲诈勒索。

接下来的日子,我提心吊胆,生怕又有什么新的麻烦找上门来。

果然,不出一周,一群自称是食品安全局的人又来了,说要抽检食材。

他们在厨房翻箱倒柜,态度生硬,让所有员工都感到不悦。

检查结束后,他们告诉我有几种调料的存放不符合规定,需要立即整改,否则将面临罚款。

我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但心里的怒火已经难以抑制。

当晚关店后,我坐在空荡荡的餐厅里,第一次感到了无力和挫败。

多年来的努力,难道就要这样被人恶意破坏吗?

我想起了张浩,如果他还在我身边,或许会给我一些建议。



但转念一想,他现在身居要职,应该不会记得曾经的小兄弟了。

就在我沉浸在低落情绪中时,店门被推开了。

"不好意思,我们已经打烊了。"我头也不抬地说。

"连老同学也不接待吗?"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我猛地抬头,顿时就愣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