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一艘载满特斯拉电动车的中国货轮“极光号”在北极冰盖上划出蓝色尾迹,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北极熊似乎也嗅到了商机——这条被称作“地球代码补丁”的新航线,正以每海里节省3.6升燃油的效率,将全球物流系统拖入“北极时间”。当美国斥资180亿美元买下巴拿马港口试图“卡脖子”时,中国却用北斗卫星和核动力破冰船,在冰层下编译出一套全新的贸易操作系统。


这条航线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重构世界贸易的底层逻辑:

荷兰鲜花商发现,经北极冷链运输的郁金香花期延长3天,每支多赚0.5欧元;德国汽车零件商通过“中欧班列+北极航线”组合拳,将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40%。


冰岛雷克雅未克港因北极航线吞吐量暴增300%,正计划建造能停靠20万吨级货轮的自动化码头。当地渔民兼职做跨境电商,鳕鱼从捕捞到出现在成都火锅店仅需9天。

巴拿马运河排队217艘货轮,新加坡港集装箱堆积量突破历史峰值。洛杉矶港经理看着北极方向的货轮抹泪:“他们用5G,我们还在拨号上网!”


中国与北极航线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密切,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北极冰层融化的背景下,北极航线的通航潜力逐渐显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积极参与北极航线的开发与合作,将其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中国在北极航线中的战略意义 “冰上丝绸之路”:中国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通过北极航线连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推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缩短航程:北极航线比传统航线(如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航线)大幅缩短航程,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 例如,从上海到鹿特丹,北极航线比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约6400公里。 能源与资源运输:北极地区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北极航线为中国获取这些资源提供了便捷通道。


  2. 中国在北极航线的参与与合作

  3. 科研活动:中国积极开展北极科研,通过“雪龙”号破冰船进行多次北极科考,为北极航线的通航提供科学支持。

  4. 国际合作:中国是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的国际合作,推动北极航线的可持续发展。

  5.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投资北极地区的港口、导航设施和救援服务,提高北极航线的安全性和效率。

  6. 航运实践:中国航运企业(如中远海运)已多次试航北极航线,积累了宝贵的航行经验。


  7. 中国与北极航线的未来展望 气候变化推动:

  8.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线的通航窗口期将逐渐延长,预计到2030年可能实现全年通航。

  9. 经济潜力:北极航线将成为连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重要贸易通道,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10. 科技支持:破冰船、卫星导航和冰情监测技术的发展将提高北极航线的安全性和效率。

  11. 生态保护:中国强调北极航线的开发应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航运和可持续发展。


  12. 2025年中国与北极航线的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冰上丝绸之路”的深化到破冰船试航和定期货运服务的开通,中国在北极航线的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也注重北极航线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国际合作与共赢。未来,随着北极冰层的进一步融化和技术的发展,北极航线有望成为连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重要贸易通道,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试题链接: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俄关系持续向好发展。2023年7月7日,中俄北极载道渠装箱运输通道正式开通,这将有效改善两国现有交通运力不能有效满足两国日益增长的物流运输需求的现状,对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扩大贸易规模、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物流体系、巩固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技术及创新领域的交流和高质量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轨道运营同时也将推动中俄开展北极轨道合作,助力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将“一带一路”合作延伸至北冰洋。在天气、技术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航线能够从7月一直运行到10月底。图B示意苏伊士运河航线(B线)和北极航线-东北航道(A线)。


(1)结合材料,指出中俄该运输通道在运营过程中的不利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与经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相比,指出北极航线-东北航道(A线)的优势。

(3)试分析中俄运输通道开通运营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通航的季节性强,每年可通航时间短;航线途径北冰洋沿岸,浮冰众多、厚度大,威胁航行安全;多暴风雪等极端天气;航线内海况复杂,多风浪等。

(2)缩短了俄罗斯北方港口和中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距离;节省了通航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北极航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沿岸海域,增强了航运的安全性、便捷性等。

(3)可能对沿线海域带来污染;干扰沿线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分析】本题以苏伊士运河航线和北极航线为背景材料,涉及中俄该运输通道在运营过程中的不利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详解】(1) 融冰范围受气温影响较大,该运输通道的通航季节性强,只有在暖季时通航,每年通航时间较短;沿线海域多浮冰,且厚度大,威胁航行安全,不利于航行安全;多暴风雪等极端天气;航线内海况复杂,多风浪等。

(2)可从距离、时间、安全性等角度展开分析。与经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相比,中国和俄罗斯领土接壤,距离较近,缩短了俄罗斯北方港口和中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往来的距离;距离短,节省了通航的时间,同时可以降低运输的成本;北极航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沿岸海域,经过的国家较少,增强了航运的安全性、便捷性等。

(3) 航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产品的泄露,对沿线海域海水产生污染;航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海水拢动等干扰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生存空间,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地区(通常指66°34′N以北区域)近地表快速升温,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下左图示意北极地区2013年和2019年各季节平均海冰面积统计图。右图示意2013和2019年海冰覆盖率最低值的边缘线和计划中的北极航线。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说明“北极放大”现象的成因。

(2)指出与2013年相比2019年北极地区海冰面积的变化特征。

(3)分析北极地区不同海域海冰面积变化对北极航道的影响。

【答案】(1)海冰面积减少,洋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少,海洋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开阔的海面长波辐射量大,加热大气,海洋大气中水汽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加。

(2)海冰覆盖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夏秋季减少幅度最大,面积变化存在空间差异。

(3)亚洲东北部沿海海冰面积明显减小,利于东北航线的通航,开阔水域增多,风浪、浮冰等航运安全隐患增大,北美洲东北部海冰面积变化不明显,沿海岛屿众多,冰情复杂,是否利于西北航线的开通,不能确定。

【分析】本题以北极地区2013年和2019年各季节平均海冰面积统计图与2013和2019年海冰覆盖率最低值的边缘线和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与2013年相比2019年北极地区海冰面积的变化特征与北极地区不同海域海冰面积变化对北极航道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于北极放大现象是北极地区近地表快速升温,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北极地区原本由海冰覆盖,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冰面积减少,由于海冰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大,所以海冰面积减少后洋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因此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会导致海水的温度升高,使开阔的海面长波辐射量增强,能够加热大气,并且会使海洋大气中的水汽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增加,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导致北极放大现象的出现。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北极地区原本由海冰覆盖,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覆盖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在夏秋季节由于气温较高,因此融化速度较快,所以夏秋季节减少幅度最大,亚欧大陆西北部海冰面积增大,北美大陆东北部群岛附近变化不明显,面积的变化存在着空间差异,所以面积变化存在空间差异。

(3)北极地区不同海域海冰面积变化对北极航道的影响主要从海冰面积与安全情况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海冰面积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亚洲东北部沿海海冰面积明显减小,利于东北航线的通航,而北美洲东北部海冰面积变化不明显,对西北航线的开通影响较小。从安全情况的角度来说,亚洲东北部沿海由于海冰面积明显减小,所以开阔水域增多,风浪、浮冰等航运安全隐患增大,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岛屿众多,冰情复杂,不能确定是否利于西北航线的开通。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北冰洋2/3的洋面全年被冰层所覆盖,冰层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为永久性海冰。北冰洋的水温常在0℃以下,当海水向南流入大西洋时,冰山也会随之流动,给航运造成威胁。北冰洋拥有联系亚、欧、北美三洲的最短的弧形航线。随着北冰洋洋面的解冻,一条新的海上运输路线随之形成。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东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沿岸海域。利用东北航线,可以开辟我国大部分港口到欧洲港口的新航线。与此同时,由于北极附近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活动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与传统航线相比,简述东北航道的优势。

(2)说明东北航道开通后,对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城市发展具体作用。

(3)推测该航道开通后对沿线地理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航程缩短,减少航行时间,节省航运成本;途经海域国家较少,运营协调方便;沿线国家政局较稳定,航行安全性高;

(2)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扩大了城市的腹地范围;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

(3)船只往来增多,生物入侵风险加剧;污水排放增多,海域水质下降;游客大量涌入,生活垃圾增多,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油轮泄漏,油污聚集,难以扩散。

【分析】本题以东北航道为材料;涉及东北航道的优势、东北航道开通后,对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城市发展具体作用、东北航道开通后对沿线地理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东北航线距离目的地较近,能够节省运输成本,而且经过的地区资源丰富,能够满足航行,途经海域国家较少,需要运输的风险小,航行安全性高,运营协调方便。

(2)对城市的发展,从经济角度作答。给当地的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城市的腹地范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以及人口的流动,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3)不利影响主要从环境破坏以及环境污染角度考虑。船只在运行过程中会排出废弃物和油污破坏环境,污水排放增多,海域水质下降;人类生活活动影响生物生存,生活垃圾增多,威胁生态环境;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环境破坏,导致海洋污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