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中国人都不会忘记——1999年北京时间5月8日清晨5点45分,贝尔格莱德晚11点45分,数枚北约导弹划破天空,直奔位于萨瓦河左岸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声巨响,浓烟滚滚,三名中国记者当场罹难,另有20多名中国外交人员受伤。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对于这一践踏国际公理、侵犯中国主权的恶行,官方强烈抗议,民众上街游行。然而,当事方美国却轻描淡写,称是由于“使用了一张过时地图”导致的“误炸”。

这起事件的发生,就在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就中国入世谈判访美的半个月后,让中美刚有起色的缓和氛围烟灰飞灭。中国外交部在当天迅速做出正式反应,怒斥炸馆事件为野蛮暴行,警告北约须对其后果承担全部责任。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紧急召见美国大使尚慕杰,奉命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最强烈抗议。尽管美方做出了公开道歉,但美国政府上至时任总统克林顿,下至具体与中国进行紧急沟通的外交官员,无一不辩称,此次事件是军方地图错误导致的“误炸”。




大使馆被炸(资料图)

事实上,美国军方当时使用的是B-2隐形轰炸机与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这类武器精确程度极高,误差范围通常在数米内,美军拥有全球最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在此基础上居然发生如此离谱的“误击”,未免过于荒诞。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军事科技尤其是高精尖武器上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据研究数据表明,从1992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军事预算的绝对规模曾经历了一段明显下降阶段,但军事科技领域却未受到削弱反而强化。

其实这场战争的实质,是美国及其盟友妄图凭借武力重新塑造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北约绕过联合国擅自使用武力的行径,坚定地支持南联盟维护自身国家主权。中国的正义立场无疑让美国感到极为不悦。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愈发掷地有声,影响力与日俱增,而美国却妄图通过军事行动来彰显其自封的“世界警察”地位。




北约(资料图)

尽管国民情绪激烈,政府却并未因愤怒而采取过激行动。面对这种外交摩擦,中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国情和当时的国际环境。如果选择硬碰硬,代价可能会超出我们当时的承受范围。中美关系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产生难以收场的后果。于是,中国采取了忍耐与克制的态度,缓和局势的同时继续专注于发展自身。从这个“误炸”事件中,中国不仅看清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更坚定了一个信念——提升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保证国家安全的关键。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中国奋发图强的又一动力。

那场悲剧的阴影,不仅停留在25年前,更已延伸至今,成为反对单边主义、反对暴力干涉内政、反对任何霸权主义行径的永恒话题。展望未来,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中国都矢志不渝捍卫和平、坚持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正所谓"吾辈当自珍惜,何曾存次籍渎"。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中国将永不放弃和平发展道路,但同时也绝不会允许任何外部势力肆意践踏国家尊严。天下苍生,皆当效法和平。惟有和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方能和谐共处。

中国多次派代表参与国际人权法律文书的起草工作。先后参与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重要国际人权文书的制定,中国提出的意见和修正案受到各方重视,为这些规则的起草、修改和完善作出重要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在国际舞台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人权需求。




联合国(资料图)

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所说,这场战争已经过去25年,但战争造成的影响远未消除,带来的警示和教训依然深刻。中国人民不宣扬仇恨,但也绝不会忘记历史。中国人民不倡导以暴易暴,但也绝不会接受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