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换电模式有点火,甚至有车企拿它当核心卖点:
号称“比充电快”“像加油一样方便”。
但谁也没想到,这条路刚铺好,可能就要被颠覆了…
因为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来了,充电功率直接突破1000kW!
关键是——这还不是PPT数据,而是实测效果。
因为相关截图显示,3分钟就能充入58度电,效率真的不逊色于加油了。
参考这个情况,换电模式真的要完了吗?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残忍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提到这个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换电模式——可能真的很难走下去了。
虽然换电的概念很诱人,大家都在说:“几分钟就能换好一块100度的电池”。
但现实呢?比想象中骨感得多。
一方面,全国的换电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按照现有数据,全国换电站也就4000多座——别说和充电桩比了,连加油站的零头都不到。
这意味着,想用换电,你得“专门找”,而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进行。
另一方面,站点还有“代次之分”,兼容性并不算高。
说白了,换电并不是像加油一样,只要车支持,就能随便找个站换。
有些站点可能“没有你车型的电池包”,有些站点“可能和你的车不匹配”。
这就导致,换电并不是“想换就能换”,甚至可能遇到白跑一趟的情况。
也是因为这两个制约,换电这件事,真没想象中快!
譬如你需要先找到最近的换电站,万一距离远,还得专门绕路;
开过去后,可能还要排队,遇上高峰期,等上十几二十分钟都不奇怪。
此外,换电仓运作也需要时间,整个流程下来,也要好几分钟。
更倒霉的情况是,到了才发现没有匹配电池,只能换个站再试试……
但“兆瓦闪充”呢?
这个时间里,别人可能已经充满100度电,直接走了!
6分钟补能100度电,已经不比加油慢,甚至更快。
这么一对比,换电模式原本的“快”字招牌,还能撑得住吗?或许很难。
但真是如此吗?也许,事情没那么简单…
说白了,兆瓦闪充,听起来很美好,可真正落地,挑战可不小。
要知道,超充桩的功率越大,对电网的负荷要求也就越高。
普通快充桩已经让不少老小区、小型商业区的电力紧张了…
兆瓦级别的充电功率,电网扛得住吗?恐怕没那么容易!
毕竟,这可不是家用电器,多拉几根线就能解决的事儿。
你想要超充桩维持1000kw 的功率,肯定要有额外的峰值负荷。
但现在的配电网络,还有这么多冗余吗?
可以说,挤都挤不出来!
毕竟,现在一到夏天,很多地方还在号召“节能减碳,降低电网负荷”。
就这种强度的供电负荷,哪里还有“余粮”建兆瓦超充呢?
当然,理论上来说,可以改造电网,花钱扩容。
但实际上看,这个钱得谁出呢?
或者说,按照最大功率扩容,真的划算吗?
这就好比高速公路,你不能因为节假日很拥堵,就修十车道。
电网负荷也是如此!
不能因为偶尔有几辆车充电,我就额外疯狂扩容:这既是资源的浪费,维护成本也不划算。
当然,问题虽然存在,但也不是完全没解决办法。
比如,“储能式充电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网负荷,让超充桩真正跑满功率。
简单来说,就是给超充站装个“大号充电宝”。
日常低负荷时,充电站可以提前“存电”,避免直接从电网抽取超大功率;
在用电高峰时,超充桩就从储能系统里放电,减少对国家电网的冲击…
这种方式,不仅能维持兆瓦级功率,还能降低扩容成本,提升稳定性。
换句话说,电网不一定要大幅扩容,而是可以通过“缓冲”手段,让充电桩变得更稳定、更高效。
不过既然提到了储能,这种站点还得配大功率的电池做储能,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总的来看,换电模式的冲击,可能没想象中那么剧烈——至少短期内,它还是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
一旦储能式充电站大规模铺开,换电的优势就会被进一步蚕食。
更何况,搞储能这件事,比亚迪可是业内“天花板”级别的选手。
电池储能,别的品牌还得算成本、算供应链。
而比亚迪呢?自己就能造,甚至可能比换电站更便宜。
这么一对比,换电的未来,还真是让人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