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爸。

央视315晚会结束之后,我在朋友圈刷到这么一条状态:


这位读者很气愤,还找京东申请退货:


▲京东客服自己也没搞清楚曝光的到底是啥

京东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给她退货,因为这几个大品牌的产品没问题,只是残次料被不法工厂收回去二次销售了。

看了她那条朋友圈后,毛爸特别理解央视315的左右为难:如果隔靴搔痒,会被社会大众骂。如果直击问题,又可能会被社会大众曲解,造成其他更多不可测的影响。难呐。

这次卫生巾和纸尿裤的残次料翻新二次销售的事,几个大品牌其实都是受害者(你要不服,欢迎留言区跟我杠),但有很多人在刻意带节奏,把这个事情上升为所谓的耳熟能详的大牌塌房了:


甚至很多所谓的媒体,大标题也是非常容易误导: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央视315曝光翻新卫生巾,米菲、自由点等知名品牌残次料被 不法工厂 翻新售卖》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更不要说少了4个最关键的字。

而像北京日报这样有分量的官媒,报道标题也是有误导之嫌: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信息过载。

因为信息过载,眼球很忙,所以,没几个人看央视315晚会的直播,大家都在看缩水版的整理。而缩水版的整理,传播到最后,肯定会被曲解。

社会大众只看缩水版的整理也就罢了,可如果各个媒体后续跟踪报道的时候,也只看缩水版的整理,那万一有表述错误,对品牌的伤害会非常非常大。

央视这次的节目,其实已经借山东梁山县那个黑心老板的口,把大品牌的品控夸过了:


关于大品牌的工厂的情况,毛爸去年写卫生巾的时候也写过,里面用的就是全棉时代工厂的例子:《》

所以,几个大品牌其实都是受害者,甚至,这次的节目,反而从侧面证明,这几个大牌(通过正规渠道)买起来更放心,因为他们是真的会把二等品处理掉的

关于残次废料,节目里也说 了,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不法商家会从废料里把大品牌未切碎的二等品卫生巾、纸尿裤、护垫挑出来继续卖,或者换个其他品牌的包装直接卖——真他娘的恶心。

第二种情况是,会把污秽肮脏的废料二次打成木浆,做成成人纸尿裤再次售卖——更他娘的恶心。

那么真正的问题就来了。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有多少产品流向了市场,是哪些商家在卖?又是哪些消费者在买?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具体是哪些成人纸尿裤品牌?又是哪些消费者在买?

相比在网络上传播所谓的【大品牌集体塌房】,搞清楚这些问题,才是更重要的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女性贴身用的,和孩子日常用的,还是要通过正规渠道买大品牌才更保险。

这句话,要发到家庭群里,跟老人认真说、不断说、反复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