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以血肉之躯对抗“联合国军”,换来的是全球对中国战略意志的重新评估,自此中国和平了几十年!

7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在塔斯曼海的实弹射击演练,则是一次更复杂的“立威”——用国际规则反制霸权逻辑,用实力宣示重构话语权。





澳大利亚成中国垫脚石了?

当055型万吨大驱“遵义舰”编队在澳大利亚东海岸400英里外的公海划定40海里演习区时,西方舆论场瞬间陷入分裂:

澳大利亚防长马尔斯一边承认中国行动“符合国际法”,一边又指责中方“未提前通报”;

而美国《战区》网站则惊呼“中国海军首次深入南太平洋心脏地带,直接挑战盎格鲁-撒克逊联盟的后院”。

这场精心策划的远洋演训,既是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对8000公里外目标的威慑测试,更是中国对西方“自由航行”双重标准的镜像反击——正如外交部所言:

“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各方正当利益”。







中国此次行动的高明之处在于:

用西方制定的规则打破西方的战略围堵。

从菲律宾海峡的“无害通过”到塔斯曼海提前发布禁航通告,每一步都严格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比之下,美澳2023年在南海的7800次抵近侦察、P-8A巡逻机擅闯西沙领空等行径,反而暴露了其“规则破坏者”的本质。这种对比让澳大利亚陷入尴尬:若承认中国合法,等于自打耳光;若指责中国挑衅,则需解释为何美舰横穿台海就是“航行自由”。





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在于“瓦解美国“印太同盟”的向心力”。

演习正值美国推动“奥库斯”联盟、美防长秘访澳大利亚之际。

中国选择在澳新航线枢纽区域开火,迫使新西兰航空、阿联酋航空等数十架航班绕道,既测试了远海作战体系联动能力,也让南太平洋国家直观感受到——跟随美国对抗中国需要付出实打实的代价。



中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恰逢欧洲对美离心力达到历史峰值。

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欧美矛盾已从暗流涌动升级为公开撕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亲赴基辅宣布35亿欧元新援助,而特朗普却在白宫与普京讨论“美俄重大经济交易”。

这种战略背道而驰,暴露出西方阵营的深层裂痕——当美国试图通过施压乌克兰签署稀土协议攫取利益时,欧洲正加速推进「战略自主」,甚至开始与中国探讨6G联合研发和石油人民币结算。

这种地缘格局的剧变,为中国创造了双重机遇:在军事层面压缩美国同盟体系,在经济层面分化西方统一阵线

所以,澳大利亚,是中国崛起的最好的垫脚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