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探索知识产权创新工作 上海有这些尝试
  新华社记者宋晨
  2024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上海市这项数据达57.9件,并连续四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保持优秀等级。上海市是如何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国家知识产权局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探索创新机制赋能转化运用

  “我们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说,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芮文彪介绍,通过深入开展“存量专利”盘点盘活,4.3万余件专利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累计转化7600余件。
  “近年来,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行动方案,实施成果赋权、单列管理等一系列专项改革,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说。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的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类技术合同成交数为6773件,较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前增长21%。
  芮文彪介绍,上海市多部门联合出台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系列政策,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前补偿”机制和“保证金”制度,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交易保险等金融新产品。
  此外,上海市还探索“中低价交易、高频次流转”的“专利超市”,支持饿了么等企业探索专利开源新模式,推出国内首批通过全国技术要素市场公开挂牌的开源专利。

      “全方位”保护营造良好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芮文彪介绍,上海市持续加强全国首批专门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专业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全覆盖。
  “上海市创新设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芮文彪说,同时出台专门实施方案,建立市区两级行政裁决工作体系。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黎淑兰介绍,该院加强关键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司法保护,2024年共审结侵害发明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领域侵权纠纷案件5272件。近年来,审理了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
  芮文彪表示,上海市近年来持续加大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5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200余件。
  “通过构建市区两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体系,发挥行政裁决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的优势,高效化解了一批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芮文彪说。

      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化生态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上海市又一宝贵经验。芮文彪介绍,上海市持续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会商和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战略合作机制,推动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等一批重要功能机构落地。持续加强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是全国首家由司法部批准,可在境内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案件仲裁与调解业务的境外仲裁机构。
  芮文彪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受理案件140余件,在化解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该中心作出首例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仲裁裁决,实现了仲裁与调解业务的全覆盖。
  “上海市着力建设一个国际人才培养平台——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芮文彪说,该学院由上海市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依托同济大学共同支持设立,先后承接了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培养知识产权硕士项目以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项目。
  芮文彪介绍,目前,该学院已累计培养来自52个国家340余名学生。此外,多次在沪举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暑期学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服务体系有效运用培训班、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等合作项目,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一步将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多领域合作,持续打造国际交流的窗口,拓展国际化平台功能,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切实发挥好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促进发展、扩大开放的重要作用。”芮文彪说。(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