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亲临38军,军长梁兴初赌气欲走。面对梁兴初的疑虑,韩先楚冷静地说:“我不是来给你当军长。”梁兴初为何要走,韩先楚又为何这么说呢?
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骤然燃起,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组建起志愿军,入朝作战,38军成为志愿军中的佼佼者。
战争的残酷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第一次战役中,38军虽然英勇奋战,可未完全达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所期望的战果。这次战役中,38军原本肩负着奔袭熙川的重任,当部队抵达熙川以东时,一份情报打破原有的部署。
这份情报中提到的“黑人团”,让梁兴初陷入沉思,由于美军在装备和火力上的巨大优势,梁兴初不得不谨慎行事,决定先肃清外围的南韩军队,以确保后方的安全,再集中力量完成奔袭熙川的任务,这一决策却为后来的挫败埋下伏笔。
当38军最终进入熙川时,众人发现,所谓的“黑人团”并不存在,更糟糕的是,原本已被我军截断退路的南韩两个团,利用这一机会趁机逃脱,使得38军没有完成预期的阻敌任务,这一结果无疑给梁兴初带来巨大的挫败感。
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在战地指挥所内主持一场战役总结会,会上,针对38军在此次战役中的表现,提出严肃的批评,作为这支王牌部队的指挥官,梁兴初责任重大。
彭老总毫不留情地指责梁兴初是“畏缩不前的将领”,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出击,错失时机,质疑38军是否还具备主力部队的实力,这一刻梁兴初的心情沉重到极点。
在彭老总的严厉批评下,梁兴初内心充满自责,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人的到来却给梁兴初带来不小的震动,此人正是被誉为“旋风司令”的韩先楚。
韩先楚与梁兴初是多年的战友,两人年龄相当,革命历程也颇为相似,解放战争中同在四野工作,算得上是林彪麾下的猛将。
韩先楚到访38军,让梁兴初心生疑虑,担心上级对38军的指挥能力有所质疑,猜测韩先楚此行是为了取代他的指挥权。
当韩先楚步入38军指挥部时,没有受到热情迎接,梁兴初对老战友的态度比较冷淡,起身欲走。
梁兴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老韩,你来了正好,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你说了算。”
听了梁兴初一阵牢骚,韩先楚给出一个出乎意料的回复:“我可不是来当军长的”。
原来,韩先楚此行不是为取代梁兴初的位置,作为志愿军副司令亲临前线,以便更直接地指挥、协助38军打好接下来的关键战役。
当梁兴初听到韩先楚这一解释后,心中的疑虑瞬间烟消云散,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之前的种种猜测只是一场毫无根据的误会。
梁兴初连忙向韩先楚表达诚挚的歉意,立即着手准备召开38军军委会,与韩先楚共同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在后续的战役中,梁兴初与韩先楚紧密合作,研究战场的地形地貌、敌军的兵力分布以及可能遭遇的各种变数,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战斗策略。
第二次战役中,随着战斗的号角吹响,梁兴初麾下38军凭借出色的战术执行力和对战场的精准把控,成功占领诸如三所里这样的战略重地,有效地切断敌军的撤退路线,圆满地完成作战任务。
战后,彭老总在电报上挥毫泼墨,写下“38军万岁”这一震撼人心的字眼,还亲自执笔,起草一份嘉奖令,让所有人都知道38军的英雄壮举。从此,“万岁军”的荣誉称号便深深地刻在38军的军旗上,成为他们永恒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