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可以假设,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复盘。

关于乌克兰,我知道有很多人意难平:

如果当年乌克兰没有放弃核武器,没有销毁核弹头,是不是就没有今天的一劫?



时间回到1991年,苏联解体。

那一年,独立之后的乌克兰稀里糊涂就忽然成了全世界第三大拥核国家。

看着家里忽然多了些家当,乌克兰人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除了从苏联继承70多万士兵、7000多辆装甲车、6500多辆坦克和庞大的常规武器装备、战略储备物资外,还接收了超2500枚战术核武器、1200多枚洲际导弹核弹头、176枚巡航导弹、170个核弹发射井,以及40余架可投掷核弹的战略轰炸机。

还有一架惊世骇俗、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巨型飞机安225。



这些东西就不说用,光摆在那里看看,都足以让人冒虚汗。

但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夜暴富实现核武器自由的乌克兰,却在1994年签署了《布达佩斯备忘录》,决定自废武功,放弃拥核?

三十年后,有人以嗤之以鼻的口吻嘲笑乌克兰,认为当时的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是个傻逼,是软蛋。

但果真如此吗?

世界运行的规律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在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面前,顺之则亡,逆之则昌。

就算“硬汉”泽连斯基穿越回到1994年,他还是会别无选择,只能老老实实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



那些嘲讽库奇马的人,不妨也想一想:

乌克兰全国上下穷得只剩下核弹,老百姓都快要易子而食了,你作为总统你该怎么办?

别以为自己在网上刷了几个擦边视频,就比别人见多识广。

要知道,当年乌克兰国内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

比如,时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克鲁琴科,他就坚持反对放弃核武器,担心因此失去了让对方好好说话的实力。

这意见有没有远见?够不够牛逼?

但他却解决不了老百姓怎么活下去的问题。

所以,最终他的意见还是被“民以食为天”的民生问题给压了下去。

最终,在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循循善诱之下,穷得只剩下原子弹的乌克兰在1994年签署了《布达佩斯备忘录》,在获得美俄安全保证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西方和俄罗斯的救助。



那么,再说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乌克兰会那么穷?

很简单。

苏联时期,乌克兰的位置决定了乌克兰就是战略前线,主要使命就是准备战斗,除了安置大量兵力,部署诸多武器,哪儿还有时间和空间搞经济建设?

而苏联的大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系,换而言之,就是经济生产都分散在各个加盟国。

没有解体的时候大家配合搞“大循环”,但一解体就悲剧了,乌克兰分得大量武器装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生产能力。

况且,这些尽量的装备和大量的军队是把双刃剑。

打仗的时候是利器,但不打仗的时候吃喝拉撒样样花钱,对乌克兰说实在养不起。



给大家举个例子。

乌克兰签署完《布达佩斯备忘录》后就开始销毁核武器。

但乌克兰连销毁的技术和能力都没有,最终还是依靠国际力量把核弹头拆了,拉到俄罗斯进行销毁。

连销毁的技术和能力都没有,凭什么认为乌克兰当时就有保养和升级核武器的能力?

顺带提醒一下,这些核武器的发射控制系统和维护技术,其实仍然掌握在俄罗斯人手里。

而且除了核武器,乌克兰还有很多没有拆除的先进武器,但事实证明,乌克兰也没能力保留和使用。

比如,他们的瓦良格号航母最后怎么样了?

因为没能力维护保养,最后只好按废铁处理,卖了2000万美金。



所以,别总是觉得自己谋略高人一等。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当时的乌克兰根本就没有能力保有那些核武器,更没有能力发挥核武器的威慑力。

无论是谁穿越过去,都还是得老老实实签那个自废武功的备忘录。

说到底,在小国的答题卡上,从来都没有太多选择。



我知道,终究还是有人意难平。

如果当年乌克兰人没有签署这个协议,而是倔强地保留了核武器,结果是是什么?

这事儿也有人做过推演:

就算乌克兰的民生和经济问题不算,其坚持保有核武器的结果也很可能是被美俄联手掐死。

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乌克兰。

因为在美俄争霸的夹缝里,两方都绝对不可能允许一个核大国站在中间。

两个大人正在拼命,你一个半大孩子拖着刀站在中间什么意思?

想一想,就是这个道理。



别总想着乌克兰还有核武器,应该好好想想,为什么乌克兰自己放弃了核武器。

一个国家跟一个人一样,如果想强大到令人生畏,绝对不仅仅是手里拿一把刀就觉得牛逼没人敢惹。

像昆山龙哥一样纹龙描凤手持大刀装逼的人多了去,最后不还是被人一刀砍死?

所以,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仰仗武器。

武器永远都只是强大的内容之一而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