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至10日,上海入冬以来最强寒潮来袭。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数据,2月7日的上海中心城区最高温仅3.4℃,郊区最低气温则达到了零下8℃至零下5℃,有严重冰冻。

高桥石化各生产装置强化防冻防凝措施落实,经受“速冻”考验,生产经营安全平稳有序,持续向上海以及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各类原辅料和产品物流顺畅。寒潮来袭之前,高桥石化对于易冻设备设施按照清单逐一检查,对照记录反复确认,重点关注含水介质设备管线的防冻防凝,做好排空、保温、伴热、循环等工作。2月8日,高桥石化宣传部走访多处防冻防凝关键点,见证员工们尽心尽责抵御寒潮的温暖行动。

寒潮强风直吹长江入海口,停泊码头的油轮装卸作业24小时照常进行。在高桥石化储运部四号联合罐区海滨码头,副罐区长任锴和操作人员确认污水提升泵泵体是否放空排净。“这里属于沿江沿海区域,大风直吹码头管线,除了温度更低,含有水的机泵更容易被冻住。”任锴介绍,昨天这里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5度,今天还会延续,我们按照预案内容进行准备。罐区针对间歇性输送的2号原油管线,采用降低流速,延长流动时间的方式确保管线“经络畅通”,同时检查该管线伴热情况。

越是北面就越冷,这堵“挡风墙”成为防冻防凝关键点。在高桥石化炼油区域,生产装置建造位置连续并集中,形成地理环境上的“热岛”效应,中心位置气温往往高出平均气温,而最北面的延迟焦化装置自然成为“迎风面”“挡风墙”。“我们属于重油加工装置,防冻防凝工作主要集中在易冻凝机泵和管线上。”延迟焦化装置装置长严宇翔说,装置为39台易冻凝机泵上增加了备用机泵暖泵线,虽然做防冻防凝时候有点工作量,但是整个装置抵御极低气温的能力提升很多。不仅如此,装置在寒潮来临时,对切焦水系统的防冻防凝措施进行了全天候、连续不间断的检查和确认,以及仪表联锁系统伴热进行反复定时排查,确保装置本质安全受控。

零下8℃,他们在寒潮最低点的远郊漕泾镇。化工部经理助理赵卫国说道,化工部地处上海远郊,预报的最低温肯定在这里,防冻防凝工作一直是重点。装置一方面梳理历年来极冷温度下各类故障情况,提前对已经落实和应急临时的措施以清单的方式加以确认;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对易冻凝介质仪表、管道的保温和伴热逐一排查。在不影响生产操作的前提下,排尽了装置最北侧迎风口的切水设施内余水。据悉,2月8日夜间,漕泾镇的最低气温到达了零下8.1摄氏度,但化工部通过充分准备、积极应对,以严、细、实的作风,确保了本次极强寒潮期间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这里承担整个炼油区域一半的除盐水用水,如何保住间歇性运行物料管线不受冻?在高桥石化水务部1号水处理装置,现场主管师陈晓来到凝结水泵旁,“我们利用热的凝结水作为碱液再生系统的伴热,回收利用热量,降低装置能耗。”,他还介绍,碱液再生系统是间歇性运行,5度以下就要开启伴热,否则会结晶堵住管线,这是和其他装置不一样的地方。防冻防凝工作启动后,装置对所用水泵备泵本体放空排净余水,关键部位用空气进行正压吹扫,确保水能排净。

“你们装置以前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措施落实后效果怎么样?”“带我们到现场去确认”……寒潮来临前,高桥石化生产、技术等专业管理部门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带着问题对生产装置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例如带水容器的沉筒、玻璃板液面计、容器底部阀门等防冻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冬季重要参数清单》《易冻凝液面/界面扰动清单》等记录内容和现场是否一致,确保生产装置在寒潮极低温度下安稳运行。

(来源:高桥石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