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系真实案件改写,所用人名皆为化名,资料来源:
南昌日报《杀妻抛尸案》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哥,我就在香炉里,为什么找不到我?」

杨荣从噩梦中惊醒,额头布满冷汗。梦里妹妹杨秀娜站在无边黑暗中,眼神中满是绝望与哀求。

自从妹妹失踪,已经过去十三个春秋。最近这个月,他连续做着同一个梦,总能听见杨秀娜的声音从黑暗处传来:「哥,我在香炉里。」

这个香炉到底代表什么?杨荣百思不得其解,心里却隐约感觉,这或许是指向那个被掩埋了十三年的真相……



01

十三年前,杨秀娜刚满24岁,是整个村子公认的优秀代表。她在县高中当老师,性格温和又勤劳,是家族的骄傲。

村里人谈起杨秀娜,总会竖起大拇指:「杨家的女儿真出息,当上老师,拿国家工资,养老问题都解决了。」

虽然杨秀娜确实前途光明,但她最放不下的还是哥哥杨荣。父母早逝,比她大6岁的杨荣一手支撑起这个家。

「哥,你也该考虑找个伴了,我现在工作稳定了,能帮你分担家里的负担。」杨秀娜经常这样劝说,希望哥哥的生活能轻松些。

杨荣却总是笑着拒绝:「傻妹妹,哥不着急,等你嫁人后我才放心。」

每当听到这话,杨秀娜都会摇头微笑:「那我得帮哥物色个好嫂子才行。」

虽然生活艰辛,兄妹俩却经常开怀大笑,彼此扶持着走过难关。尽管教师工作繁忙,杨秀娜仍然定期抽空回家陪伴哥哥。

有时候杨荣会骑摩托车到学校接她,兄妹俩一路聊着家常,笑声在乡间小路上回荡。

然而,这份平静的幸福在某一天突然中断。

02

那天,杨秀娜发信息给杨荣:「哥,明天我要回家,有些事情想和你好好谈谈。」

杨荣立刻回复:「好的,我在家等你。」

第二天,杨荣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做了满桌子菜,却整整等了一天,不见妹妹踪影。他打电话过去,却提示已关机。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头升起,他立即骑上摩托车赶到村口。询问路人,得到的回答却是:「没见杨秀娜回来啊。」

杨荣的不安逐渐变成恐慌。他搜遍了村里每一条小路,询问了每一个村民,却毫无收获。

第二天清晨,杨荣赶往派出所报案。警方迅速展开调查,查看了县城的监控录像,发现杨秀娜最后出现在县高中门口,上了一辆顺风车。



但车辆进入乡镇后,便消失在监控范围之外。

接下来几天,杨荣几乎翻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所有村民都被他询问过,有人提到曾看见一辆黑色轿车在村口停留,但不确定车上是否有人。

03

警方的调查遭遇了瓶颈。

几个月后,警方给出一个让杨荣无法接受的结论:杨秀娜很可能是主动离家出走。

调查显示,杨秀娜失踪前几天曾与一位男性网友保持密切联系。在聊天记录中,她写道:「有机会想和你见面。」

这一发现让警方认为,杨秀娜可能是自愿离开的。

「我妹妹绝不会做这种事!」杨荣听完后几乎拍案而起,「她是我一手带大的,她不会这么不负责任地消失!」

尽管杨荣极力否认,警方的调查还是渐渐陷入停滞,案件被暂时搁置一旁。

不甘心的杨荣自费印制了上千份寻人启事,将它们贴满了周边乡镇。他甚至在县城集市上举牌寻人,承诺只要有人能提供有效线索,就会给予丰厚报酬。

村民们看着他东奔西走的身影,有人叹息,也有人冷言冷语:「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家说不定早就跑到天涯海角去了,你何必这么折腾自己?」

但杨荣从不理会这些声音,咬紧牙关继续搜寻。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即使只能找到妹妹的遗体,也要把她带回家。

十年光阴如水流逝,杨秀娜的失踪事件在村里渐渐成了茶余饭后的陈年往事。

然而杨荣从未放弃希望,他每年都会抽时间回到村里居住,持续搜寻新的线索。岁月的痕迹爬上了他的鬓角,健康状况也大不如前,但他的决心始终如一。

04

最近一个月来,杨荣频繁梦见杨秀娜。

梦境中,她总是站在一片漆黑之中,泪水盈眶,对他呼喊:「哥,我就在香炉里,你为什么还找不到我?」



"香炉"这个词像是一道谜题,萦绕在杨荣的脑海中,久久不散。

这天深夜,他再次从恶梦中惊醒。

擦去额头的冷汗,杨荣披上外套,踱步走向杂物间。这个房间自母亲去世后就少有人问津,里面堆满了老旧家具和各种杂物。

杨荣挪开几个破旧的纸箱,忽然,在角落处发现了一个蒙尘已久的旧香炉。这是母亲生前用来祭祀的器具,他差点忘了它的存在。

他小心翼翼地捧起香炉,轻轻摇晃,竟听到了里面传来不寻常的响动。

杨荣的心跳加速,双手颤抖着揭开香炉盖子。

里面竟然藏着一个用布料包裹的物体。

当杨荣战战兢兢地展开布包,看清里面的东西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刹那间连呼吸都忘记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